自己炒菜、做饭,就是比去饭店实惠的多。两个人吃得饱饱的,算下来要比去饭店省一半钱,就是得费点功夫和时间。
饭后,高深山要李勃陪同,一起去八郎寨村的肉鸡示范场去找一个老乡。
李勃曾经和所养鸡场的张天兵一起,去过那个村的肉鸡示范场考察项目,路还算比较熟,同学提出来,当然欣然同往。
吃饱了有劲,两个人骑车,过去要一个小时,从所里才能骑到。今天只用四十多分钟就骑到了。
遗憾的是,在肉鸡示范场转了一大圈,问了好几个人,并没有找到高深山要找的老乡。
回到小李庄,又路过那片面积比较大的柏树林。李勃记得在《郑州晚报》上看过一篇介绍当地风物的文章,说八郎寨就是北宋时杨八郎练兵扎寨之所。这篇柏树林,是不是和这个传说有关呢?
李勃看高深山因为找老乡不遇,情绪有些低落,就指着那片柏树林说:“老高,这个叫八郎寨的自然村,据说就是和《杨家将》中的杨八郎密切相关,咱走近看一看,如何?”
“呵!是么?我小时候,就爱听收音机里播的刘兰芳讲的评书《杨家将》,也非常崇拜忠心保国的杨家将。今天有如此好的机会,焉能不去?”高深山也突然兴趣大发,率先骑车冲了过去。
()
李勃一边骑车赶紧追赶,一边在后边喊:“老高,莫着急,传说,不一定是真的。”
其实,刘兰芳播讲的评书《杨家将》也是李勃中学时的最爱。下课就往家跑,就是为了听收音机里的杨家将的故事。
评书里说,后汉大将刘继业归顺大宋后,宋太宗赵光义见其仪表堂堂,遂赐姓杨,改为杨继业。杨继业娶佘赛花为妻,生七子二女,杨八郎是他们收养的义子。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爆发了宋辽战争,宋西辅郑州隶属京畿路,是京都汴梁的要地,宋太宗封杨继业为防御使。杨继业的义子杨八郎的一支人马,在郑州南二十余里安营扎寨。到了北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派大军北伐,杨八郎随义父北征,离开了此地。宋军将士与辽军大战,死伤惨重,杨八郎战死在疆场。人们为了纪念杨家将的英雄壮烈业绩,遂将杨八郎驻扎过的这个村寨,称为”八郎寨”。杨八郎的军队在此驻扎期间,为安抚百姓,修筑了寨墙。当时村里有一口水井,泉水很旺。为战马饮水,在水井旁边用沙石白灰修筑了四个水池,供饮马之用,当地群众称为“饮马池”。现在饮马池早已被沙土掩埋消失,但古井遗址尚存。
评书毕竟不是历史。李勃在学校的图书馆中,曾经翻阅过《宋史》,书中只有杨业父子抗辽的点点滴滴,评书中的七郎八虎估计就是后人杜撰的了。
李勃追上高深山,两个人来到高岗前,骑车困难,只得推车前行。上了一片沙丘样的林岗,映入眼帘的却是一片乱坟岗。
两人把车扎好,落锁,步行查看,有几块古老的残碑,最早是民国八年(1919年)立的,七十年了,风蚀的还不算厉害,阴刻的碑文依旧清晰可见。这里坟头挨着坟头,新坟压着旧坟,很乱,好像没人管理。
在这片柏树林转了一圈,没有发现什么有价值的文物。在南侧的岗坡上,见到了几片古代的砖瓦残片,估计这里有以前祭祀的建筑物,是祖庙还是牌楼,就不得而知了。
李勃对高深山说:“老高,是不是很失望,连个佐证的物件也没发现。”
“传说,毕竟不可靠。如果真有宋代文物,你我今天就不可能随意进入了。”高深山却很坦然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