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声,就是社会流行的评价。
中国人自古就讲究: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倘若一个人的名声坏了,那就在社会上没法混了,家里人也跟着抬不起头。
前几天,《河南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商丘初二学生郝婷根据自身经历写成的作文《名声》,该文获全国中学生作文邀请赛一等奖。《名声》发表后,新华社及《人民日报》跟踪报道,《河南日报》又专门组织社会各界就《名声》反映的问题进行讨论。社会各界纷纷呼吁:救救孩子!不要再让封建思想“压”坏孩子了。
学校团委组织召开座谈会,邀请政治老师、医生和团干、班干参加。李勃也成为被邀请的代表,参加了在学校会议室举办的这次专题会议。
“同志们,同学们:今天这个座谈会,是经过学校党委批准组织召开的,主要目的就是围绕《名声》一文,请大家谈一谈我们中专生如何处理男女同学之间相处的问题。希望大家畅所欲言,把握方向,控制时间,每人发言不超过10分钟,争取在120分钟内结束,不耽误大家吃午饭。”校团***郭大卫讲了一个开场白。
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没有人开口。
“这样吧,我们先请政治老师孙争鸣开始,然后就按顺时针,一个一个地来,可以长谈,也可以短说,但不能不说。孙老师,请讲吧!”郭书记怕冷场,就采取了车轮战法。
“好,既然郭书记让我开第一炮,那我就先讲。从政治背景上来讲,这篇作文反映了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农村学校的学习环境仍然不是太好。大家的思想很保守、很封闭,男女生之间几乎不说话,正常的交往也被当成有伤风化,甚至大逆不道。这说明封建思想的流毒很深,对我们青少年的危害也很大。学校应该树立时代风尚,正确处理男女学生之间的交往问题。我就讲这么几点,请往下接着说。”孙老师讲完,看了一眼身边的校医王尚香。
“交接棒传到我这里,那我就以一个医生的角度来谈一谈。《名声》的主人公当时的年龄正是青春期前期,这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小学高年级男女生之间出现疏远情绪,这是他们性特征逐渐明显带来的正常心理现象,是性朦胧期对异性向往的曲折表现。如果适时地进行青春期教育,引导他们度过这一急剧变化的阶段,他们将会留下终生难忘的美好印象。对于老师和家长来讲,多多关心与爱护,是很有必要的。我就说这么多,请继续。”王医生说完,自顾拿起自己的水杯,轻轻地喝了一小口水。
“大家好!我是八五一班班长徐艳霞。《名声》的主人公和我很像一个人,典型的农家少女,胖胖的,黑黑的,一头短发。父母都是农民,家庭条件不好。我在上小学时也遇到过这种情况,男女同学之间有一点小事,就会闹得满城风雨,正常交往也会招来冷嘲热讽。其实,我认为那个时候,同学们的友谊是纯洁无暇的,个别人往不好的地方想,那是极其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