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乃少陵野老,诗圣杜甫所作。
其中世人所熟知的三吏三别,其中一吏,便为这《石壕吏》。
古人赞曰:机到神流,乃造斯境。
又赞:响悲意苦。
再赞:语似朴俚,实浑然不可及。风人之体于斯独至,读此诗泣鬼神矣。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刘文印抬着头,看着苍穹之上,那高高悬挂的诗词,不由念出了声。
念毕。
其眼中莫名流泪,仰天狂笑。
“哈哈哈!!!”
“刘士元啊,刘士元,我笑你啊,差点堕落无间,而不自知啊。”
刘士元猛的起身,跌跌撞撞含泪跑了出去,神情有些癫狂。
“这是怎么了?”苟且惊愕的看着,有些无法理解。
“静如瘫痪,动如癫痫,疯疯癫癫也是种姿态,亦是种人生。不用管他。”
顾墨一边说着,一边持笔,在宣纸之上,继续书写着。
“确实不用担心,估计过一会就好了。”郭奉如此说道,并无奈的露出了一个苦笑。
刘文印,为何如此。
郭奉倒是十分理解。
《石壕吏》第一句: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行征兵。)
如今,九州动荡,蛟龙并起。
诸多势力,明里暗里,各种扩兵。
强征兵这事,太过常见了。
常见到,都不稀奇了。
而刘文印,也差点行了此举。
这其实与他,为“生民请命”,“护民万世”的理念,是相互冲突的。
但是嘛。
历经“涿县动乱”“妖族盛宴”,刘文印明白,要护民、保民,那就需要足够的实力,所以要征兵,大大的征兵。
可征兵,你若强迫,就有违为“生民请命”,“护民万世”。
可若不征,没有足够的实力,“生民请命”“护民万世”,岂不是一句空话?
好在。
涿县诸城,皆受顾墨、刘文印大恩,虽是不愿,可还是勉强达成了刘文印的目的:带甲十万。
虽然,都不是精兵。
可至少,自保有余了。
轰隆隆。
随着,顾墨最后一笔落下,只见天地间像是有一道惊雷炸开,然后又起惊人异象。
天道隆隆,神音天降,儒光冲霄。
一首诗词,在金芒耀目之中,缓缓升起与《石壕吏》,同立于苍穹之上。
此诗,名为《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短短四句,四十个字,却是将战争的残酷,描写的淋漓尽致。
可顾墨,还未停手。
依旧在书写,这最后一首诗词,其名:《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天地间,峰峦显现,波涛起怒,古老的潼关,以诗为引重新降临到了此方世间。
它并非真实。
而是铭刻于天地、人心之中的念想。
潼关。
关中之门户,兵家必争之地。
同时,也是爆发战争()
杀伐极多的埋骨之地。
巍巍潼关,以血浇筑。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殿宇横亘,一座座古老的宫阙接连浮现。
这些宫阙、殿宇,高悬九重天上,它们铺天盖地,带着一股苍莽之气,像是从上古浩荡而至。
这是一股难以言表的威势,有镇压一切之气机。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最后的一句,点睛之笔,随着笔锋旋转,书写了出来。
这一刻。
天地都在动荡,无数鬼神不由哭泣。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大道伦音响彻天际,如海啸连天,宏大而正气。
这是人音,却又非人音。
其乃,无数埋葬于历史长河中的百姓呐喊。
铛!铛!铛!
无数的兵刃,砸落于地,掉在地上发出叮铛般的脆响。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俺们真的很苦。”
“呜呜呜……我想家了,我想家了。”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家书,我的家书呢?谁看见了我的家书?”
“我想二弟了,他就战死在我的面前,就在这,在这城墙下,在这片土地里。”
“不打了,不打了,谁愿意谁打,我-不-打-了。”
三首战争诗,直接勾动无数士卒的“厌战之心”。
他们放弃兵刃,有甚者甚至跪倒于地,嚎啕大哭了起来。
其声之悲,其声之惨。
将漫天的风雪,都压了下去。
他们都是苦命人。
甚至有不少,都是被强行征兵而来的。
为何,夏侯谛在看到《石壕吏》后,会吐血晕厥?
概因为。
这诗词,就是在讽刺他啊。
其行霸道,麾下兵马,大多数都是强征而来的。
此诗,若写的不怎么的也就罢了。
可这是镇国之作啊。
世人必将传颂。
那后果是什么?
自然是:丢失民心,被万民唾弃。
这对于,夏侯谛来说,是最不可接受的。
比那般骂他,还要狠。
荀瑜自然也是知晓这一点。
可是,让其未曾想到的是。
顾墨不仅仅只是书写那么一首,而是三首。
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这是顾墨的座右铭。
他忍耐了这么久,等的不就是这一刻嘛?
要知道。
攻心虽为上,却是最难做到的。
不过好在,夏侯谛频送助攻。
其一:
寒冬腊月,引兵来犯。
虽是打着“为父报仇”的名义,占了大义。但终究,还是让士卒心有怨气。
一身的冻疮,还要奋死攻城,换你试试?
其二:
屠城之举,引得众怒。
当然,屠城是展现威慑与武力的极好手段,可毕竟有违人道,失了民心。
其三:
数月攻伐,让双方士卒疲惫不堪。
再加上临近“献岁”,士卒思乡、念亲之情,越发的重。
仅此三点,以三诗为引。
勾动士卒厌战之心,足以“停战”!
嗯,咳咳~
当然,顾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