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等人是在屋内开始讨论腊肉吃法时, 才渐渐感觉到外面北风刮面,冷得厉害。
董仲舒与石庆对视一眼,两位年过六旬的老者相携入内。
霍善正跳下榻穿上自己的小靴子呢,就瞧见董仲舒几人进来了。他“咦”了一声, 问道:“你们怎么来啦?”
董仲舒道:“我们已经在门外听了好一会。”
霍善是个尊老爱幼的好孩子, 闻言便跑过去邀他们赶紧上榻坐下暖和暖和。
司马迁偷偷跟他讲过的,家有一老, 如有一宝, 他把人挖过来(留下来)是想把宝贝用起来, 可不能把他们给冻坏了。
董仲舒不知道自家学生有多殚精竭虑为江夏,只觉这孩子颇懂礼数。
苏轼一瞧见董仲舒等人来了, 也跟着霍善溜了, 一起研究今天的腊肉宴怎么吃去。
开玩笑, 他可不爱听正经人讨论来讨论去的。
还是提问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时候爽, 想知道什么就问什么,坚决不聊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
刘据反应不够快, 没来得及跟着跑路,眼睁睁看着霍善和苏轼这一老一小很不讲义气地扔下他溜之大吉。
还把他提来的十条腊肉给顺走了, 说是一家人就要齐齐整整的, 今天这束脩统统都得下锅,不能少了任何一条。
等到跑远了,苏轼才哈哈笑道:“你这样撇下你太子叔是不是不太好?”
霍善振振有词:“他本来就是要上课的,逃课多不好!”
何况他太子叔要是也想跑的话, 可能就要跟石庆他们掰扯几句, 掰扯着掰扯着可能就走不了了。由此可见, 果断抛弃太子叔撒丫子跑路才是最优解!
苏轼觉得很有道理,两人便大摇大摆地拎着腊肉跑去庖屋表示今天阖府上下都能吃上这好东西!
别家的腊肉可能是直接晒干或熏干的, 霍善这些腊肉却是下足了盐的,特别能下饭。
在霍善两人的瞎指挥之下,什么蒸的炒的都来一份,他俩甚至还闲得要命地跑去砍了竹子来,说他俩要围炉烤竹筒饭吃。
他小伙伴夙小星最近爱上了数学,平时拿着霍善得知她新爱好后拿给她的算术书在那里算来算去,很有点小算术迷的势头。
今儿要围炉玩耍,霍善便去把人薅出来一起忙活,还对夙小星殷殷叮嘱:“你可不能一直埋头看书,眼睛会看坏的,到时候要戴眼镜。”
霍善为了生动形象地告诉夙小星眼镜是什么,还折了根竹枝编了两个圈,凭借自己练手术练出来的巧手做了副竹眼镜戴给夙小星看。
瞧见了没!
这就是戴眼镜的模样!
夙小星被他逗得哈哈直笑,也要拿过去戴,戴好后转头给霍善看看,再转头给苏轼看看。
苏轼看得直乐,乐过以后又忍不住问道:“你这眼镜的说法倒是新鲜,好弄不?好弄的话我回去给我那些老朋友弄几副,他们都挺需要的。”
霍善道:“一般人弄不出来,戴不合适的眼镜还不如不戴。不过我倒是可以给你们充当配镜师,到时候给你们都安排一副。”
苏轼道:“那敢情好,我先把人约好了,你到时候去一趟。”
两人说好了,便不再多聊这些话题,而是继续研究竹筒饭怎么个烤法。
就他们这时不时掀开来瞅两眼的心态,果然顺利地……把竹筒饭烤失败了。
倒是夙小星那份没怎么动过的竹筒饭烤得老香。
夙小星大方地分一半给霍善吃。
苏轼在一边幽幽地看着。
两小孩察觉到他投来的视线,不由也幽幽地回看他。
不会有大人想来分小孩子的饭吧!
苏轼:“……”
苏轼愤而去庖屋看看砂锅蒸的腊味煲仔饭能吃了没。
庖屋足够大的好处就是什么吃法都能做,比如这一整排的砂锅就正好用来蒸岭南那边流行的单人单份煲仔饭,饭和菜都一并蒸熟了,吃的时候直接连着砂锅吃,也相当省碗碟。
实乃工作餐的好选择!
当天夜里,尝了不少腊肉新吃法的孔丘要回去了。
孔丘对霍善说道:“你们生活在一个很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