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关于我飞升后还要回来收债这件事

关灯
护眼
第139章 姑娘请披黄袍(二十五)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哎呀,整挖了一冬的河沟子,总觉得还没养回来。”

手里拿着木犁,汉子瘫坐在田埂上,岔着腿坐着。

看看头顶的太阳,他又叹了一声:

“今年去官府赁牛去晚了……孙老婆子,你家不是赁了牛和犁耙?怎么还得自己动手啊?”

被称作孙老婆子的老妇人头上戴着巾帼,身前戴着兜布,用木镐敲打着土块,抬头看了汉子一眼,她手上的活计也没停。

再看看她孙女背着一篓子的草回来,汉子摇头:

“这么多草,你家赁牛是让牛来享福的嘞?赁了几天呐?”

他在心里头算了算,一头牛往狠里用,一天能耕三五亩地,孙老婆子家里四个人有三十亩地,赁上六七天差不多了。

一天算一天的牛钱,还得割草、打水喂牛,哪家去赁了都恨不能让牛从早干到晚,只是官府会派人盯着牛的食水休息,来盯着的人都是些缺胳膊少腿种不了地的老军汉,看牛比看人亲热多了。

正说着,突然一阵铃声晃晃荡荡过来,一个老军汉驾着一辆骡车,骡车后面跟着两头牛。

“长村孙阿梅家,赁牛十日,规矩都知道吧?”

名叫孙阿梅的孙老婆子连忙迎上去:

“知道的,知道的,先水后草,喂到五分饱再加菜籽饼半斤,最后喂盐水,每天去坡上放牧至少一个时辰。”

老军汉听她说得利落,石头似的一张脸露出了些笑:

“伯娘一看就是懂行的,往年赁牛也没出了岔子,把牛交给您这样的,我也算是得了清闲,选头牛吧。”

一头被阉了犍牛,一头去年刚空了怀的母牛,看模样都很温顺,孙阿梅绕着看了两圈儿,选了那头母牛。

“孙老婆子,这牛你租了十天啊?!”汉子活儿没好好干,旁人说的话他都听进耳朵了。

孙阿梅把牛交给自己孙女,跟老军汉一起从骡车上取了犁,任凭汉子怎么说,她都当没听见。

汉子看看自己的田地,再看看那结实的牛,心里就想着去借来几天,给钱给粮都行。

孙阿梅八十多岁的人了,见识也不少,邻田的汉子眼珠子一转她就知道是在想什么,见孙女急着要给牛喂水,她说:

“我来,你去白家,今天让白娘子先把牛牵去用,你帮帮衬着。”

她的孙女点了点头。

自家的三十亩地,孙阿梅只打算用八天的牛,另外两天是要借给同村一个姓白的妇人。

那姓白的妇人家里和她家一样也是两个女人支撑家业,去年白家的女儿和她的曾孙女一起考上了清潭书院,今年白娘子一个人种二十亩地就成了麻烦事儿。

大家冬天的时候都是一块在织厂里服役两个月的,几个孩子在书院里也互相帮衬,刚开春的时候白家女儿还特意抄了书给孙家送来,孙阿梅自然也对白家种地的事儿上心了,知道自己一把老骨头去帮忙人家肯定不收的,就出钱多赁了几天的牛。

看着孙女儿牵着牛上了田道,孙阿梅不放心,盯着看了好一会儿。

她孙女其实也聪明,只可惜读书晚了,勉强跟读了两年的书,能看懂街上的告示。

读书好啊,读书识字儿了,冬天去织厂服役干的活儿都比旁人轻省。

曾孙女儿在清潭书院学的好,今年就考进了策科地字班,再读两年少说也能去县衙当个书吏。

曾孙子才十一岁,不如他姐姐稳重,也不知道明年能不能考上常科,常科都考不上的话,要不就送军营里去?那也得等到十五以后啊……心里盘算着,孙阿梅不知不觉就把地上的土块儿都敲了个差不多,还顺便收了几棵野菜。

晚上收工前,她孙女牵着牛回来了。

“奶奶,白娘子把他家的地一半种了棉!”

孙阿梅吓了一跳:“十亩地都种了棉花?”

“官家不是说今年棉田只收一成的税么,白娘子打算把棉花卖给织厂。”

现在的东阳县不收丁口税,三年免税之后只按照田亩收成收税,比起早些年实在是轻省多了,再加上有了浇地的水车和更高产的粮种,她们可真是实实在在过起了以前不敢想的好日子。

但是,就这样真的拿出了一半的地种棉花,白娘子这魄力在临近几个村那都是头一份。

孙荞花看着自己的祖母:“奶奶,您想什么呢?”

孙阿梅的老脸上忽然浮现了笑意:“我在想,现在种棉花的人越来越多了,要是咱们收了棉花织棉布,再把棉布卖出去。”

“奶奶,棉布卖给谁呀?咱们县里的织厂拿棉布是给了平卢军,咱们自己织了卖哪能赚了钱?”

孙阿梅一双老手捏着木镐:

“明宗皇帝说过‘同工同料,制器以快,必得其利’,要是咱们织布能比旁人快些,旁人出一匹布的功夫,咱们出已经出了一匹半,不就有了得利之处了?”

孙荞花没想到自己奶奶还能扯到明宗头上,把奶奶脚边装了野菜的篮子提在手里,说:

“奶奶,咱俩加起来四只手,怎么比旁人快呀?”

嗯,这确实是个事儿。

老太太活动了下肩膀,扛起木镐往回走。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趁雪色吻你 婀娜扶阙 霁月难逢 找错反派哥哥后 冒牌县令,被迫登基 红楼花下客 开局一座旅馆:我躺赢了 银河第一向导 合校 短命白月光,但龙傲天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