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当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多少无辜的战士和百姓死于这群叛徒之手啊!
几名和赵镇海共事的军方同僚,都深以为是地点了点头,随即冷着脸看着季伯常,开始对他发难:
“季伯常,你说赵老爷子的孙儿杀掉那群叛徒另有所图。那我问你,你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不是()
也在图谋什么?”
“先不管赵君玄做得正确与否,季伯常,我就问你一句,那群叛徒,该不该杀?”
议事厅里的局面转变得太快,季伯常都没反应过来。怎么矛头这么快就对准了他?自己一下子成为了众矢之的。
就连主位上的老人,也用耐人寻味的眼神看着他。
眼前的形势毫无疑问,除了他,在场的所有人都站在赵镇海这边。现在无疑是刀架在脖子上,他必须就坡下驴,不然今天怕是走不成这议事厅了。
季伯常只能硬着头皮,说着言不由衷的场面话打圆场:“哈哈……我没有什么心思,只是从大局观出发然后忽视局部的作用嘛!赵老这么一番话,真是让季某醍醐灌顶,季某一定牢记你们这些老前辈的教诲!”
赵镇海哼了一声,见已经达到想要的结果,便松开季伯常的衣领然后回到座位。
一落座,旁边老人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他板着脸看向赵镇海,有些不悦道:
“你啊,还是老样子,火气大,冲动,一点没变。”
赵镇海确实不以为意地笑了笑,知道对方其实并没有生气,反问道:“怎么?总理后悔重新让我出来主持工作了?”
“本来我都打算退休咯,种点菜,养几只鸟,安安稳稳地等入土。如果不是看实在没人顶得了我的班,我还真没打算复出。”
赵镇海爽朗一笑,此时两人小声交谈,完全可以互相放下身份和架子。
老人点点头,又摇了摇头,道:“后悔倒谈不上,只是担心你还能不能在这条大江大河里如鱼得水。”
赵镇海理解对方的担忧,心底一暖,叹息一声没再说话。
老人的担心完全合理。赵家在燕京无疑是个另类的存在,人丁稀少,三代单传,且近几年的势力范围逐渐转移到江城,赵镇海也是出了名的清心寡欲,不蹚浑水。
不站队,不结党,任期内除了军委上的事情,即便身兼政治局***,也对那些政坛的麻烦琐事漠不关心。
长此以来,好处便是赵镇海没留下什么把柄,清廉的名声广为人知;缺点就是缺乏政治伙伴,没有深厚的家族势力。
燕京的世家,懂的都懂,有点势力的基本都会将自己的子嗣安插在政界,久而久之势力就培养起来。而赵镇海完全没有照样做,经历过那段一波三折的岁月,他对职位、地位早已看得很轻,子孙后代能安居乐业便足矣。
然而季家对赵君玄的出手,让他意识到自己还不能安安稳稳地享清福。
赵镇海虽然不清楚为何一向无冤无仇的季家会针对赵家,但他知道自己这把老骨头还能动,那就得为自己的孙子站稳后台。
这次重回军委复职,也算是和老人的想法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