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杨宸身骑一匹棕红骏马,在一行人的最前面,奋起扬鞭。
当远远见到朝廷一行人马之后,又勒马而停,作为学生,还是害怕自己的老师说他不顾安危,纵马无度。更担心朝廷这一行人里混着别有用心之人,安插的探子,让其他人知道徐知余在杨宸心中的份量之后,有其他心思。
当马车渐渐靠近,“大宁楚王殿下到!”安彬一声大喝
直道之上的队伍直接停下,前来宣旨的礼部左侍郎赵构和新任的海州刺史徐知余下马车前来跪拜,
“二位速速请起吧”杨宸一边说着,一边望着起身的徐知余,眼神炽烈。
“孤在城外巡游,碰巧遇上了二位大人,那就一同进城吧”
就这样,杨宸骑着马,守在徐知余的马车旁,一行人缓缓进城。
和珅作为定南卫巡守,已经率阳明城内诸多官员候在城外。无他,圣上有诏。出城跪迎使臣是臣子本分。
赵构在城外,宣读了永文帝杨景的旨意,因为杨宸是遇到兵事,全速往定南卫而来,只有兵部和礼部的文书。
真正封王的旨意,要朝廷的特使在此阳明城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皇七子杨宸,太祖皇帝之嫡孙,朕之嫡子,纯孝谦仁,奉礼守教,醇谨夙称,恪勤益懋,孝行成于天性,子道无亏;清操矢于生平,躬行不怠;念枢机之缜密,睹仪度之从容,今封楚王就藩定南卫所,望上卫国家,下安生民,钦此”
“儿臣接旨!”杨宸在城门之前跪着接下圣旨,他很清楚圣旨中的含义,不过格外强调嫡子的身份是为何?
“楚王殿下,还有旨意呢”赵构说完,又从身后的宦官手里拿出了另一份旨意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今楚王就藩,着礼部,户部派往定南:石,两,黄金一千两,锦四十匹,紵丝三百匹,纱、罗各百匹,匹,冬夏布各千匹,绵二千两,盐二百引,花千斤,皆岁支。马料草,月匹。其缎匹,岁给匠料,付王府自造。”.
“儿臣,谢父皇隆恩”杨宸的神情已经有些激动了,这点数目对天家不过是寻常一笔,但给和不给的圣意,全凭皇帝心意。他的六哥吴王杨洛就藩平海卫可未曾有如此封赏。
众大臣也是面面相觑,唯有和珅,气定神闲,深以为自己所料无误,押对了宝。这楚王殿下在陛下眼里的份量可见并非朝中大臣所言那般无足轻重。
城外一番热闹之后,杨宸在楚王府设宴为赵构和徐知余接风,和珅也来作陪。
徐知余新任海州刺史的文书已经发往海州,明日便得去海州赴任,而赵构作为礼部官员,在藩镇多有逗留并不合适,所以这是接风宴也是送行宴。
“此番,赵大人自京城一路跋涉而来,多有辛苦,小王敬赵大人一杯”杨宸说完,一饮而尽。至于赵构这类朝廷的的老油条子,自然是一番下臣惶恐,口中说着惶恐,可饮酒绝非是杨宸这类愣头青可以轻易撼动的。
和珅也在一旁附和,对杨宸多有夸赞,虽是定南之臣,可并不直接受命于杨宸,只是名义上杨宸的下臣,如此献媚,让徐知余也有些意外。
当然,今晚杨宸心里真正的主角是徐知余,从前在宫里,议论天下之政多有不便,如今在这楚王府,可就决然不同。杨宸心里,已经憋下了太多话语。
一番热闹过后,杨宸领着赵构在王府逛了半个时辰,便使了个眼神由着和珅带出王府去往朝廷设的官驿了。
而徐知余则由杨宸领着进了王府内院听云轩内。
“殿下,可是有事问询于臣?”徐知余怎不清楚自己弟子的心思。
“老师”杨宸一边给徐知余敬了杯茶,一边开口。
()
“今日父皇的圣旨,与我在宫中受封的不是同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