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隐心里盘算了一下, 卫国公、勇南王府, 大概极有可能吏部尚书和信王也要来。
如果不出意外, 贺家也在其中。
令余隐意外的是,贵妃的哥哥,柳大将军也到了。
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这三位年纪略长的皇子也在其中。
余隐大概数了一下,一共十二个人。
皇帝也没什么废话, 直接丢过来一份邸报。
情况比前几天的还要糟糕,至于镇守那边的冯将军,出去剿匪后, 至今未归, 滨海那里的倭寇,几乎已经将整人滨海做为了根据地。
当地留下来的民众一时间成了他们的奴隶。
情况比余隐想的要严重的多。
在大家的意识,倭寇怎么也不会上案划地经营呀, 都是抢完了就跑,看你好欺负,再过来抢便是, 可谁曾想,这一次的倭寇不按常理出牌。
皇帝道:“余爱卿怎么看?”
余隐将邸报交给身后的楚宗庆道:“臣以为此次的倭寇怕是以滨海为根据地, 想将四周的城镇都打下来占为己有,而后蚕食整个朝廷,如果臣没猜错的话, 倭寇可能早已回去, 而上岸的这些, 怕是另有其人……”
从去年将冯将军调走,到如今滨海轮为对方的地盘。
余隐总感觉,他们的目的,怕是整个国家,而非抢什么金银珠宝。
至于这是些什么人,余隐有两种猜测。
一是真正的海盗,二是国内的判贼。
至于判贼,大概极有可能与当年的逼宫有关系。
当年事实如何,余隐不清楚。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历史全是当今所写。
按本朝目前的记录来看,当年太宗皇帝自知时日无多,而他一手培养当接班人的太子,在半年前狩猎时摔断了腿,从此变和多疑、爆躁,丑闻不断。
太宗皇帝一气之下便废了他的太子之位。
从此太子更一蹶不振。
太子没了,皇帝老了,皇帝的其他儿子们又都长大了。
据说那一两年时间,皇权更替,一波又一波。
先是二皇子软禁太宗,假造昭书,登基不足一月,便被贤妃及六皇子以清君侧为由拉下了马,六皇子才刚选了日子,又发生了地震。
于是,京里便开始传六皇子并非真命天子,想要登基惹怒了上天。
先是长公主联合将军府选反,被贤妃兄长所杀,后又有五皇子联合文武百官……
余隐清晰的记得,史书上只记了一个字——乱。
六皇子在前登基前夕,突然暴毙身亡,而贤妃也被软禁了起来。
至于皇位,轮到了她兄长的手上。
然而,贤妃的兄长才登基不过两个月,便被南下的北夷人给攻进了京城,当年宫里的许多女子,无一生还。
后来,还是先皇带着信王打回了京都。
解救京都的百姓。
那时候的国家一团乱麻,如今调养生息了几十年。
百姓与国家才算安定团结,不料,又有牛鬼蛇神出没了。
余隐猜测,所谓的倭寇,可能与当年的宫变有极大的关系,或者说也没有任何关系,只不过对方也想当皇帝而已。
是以,这种时候,除了将倭寇赶出去,还得防止旁的地方再有人来进犯。
想到此,余隐瞬间明白,为何柳大将军也来了。
按理说,此次出征用不了这么多将领。
要么卫国公,要么柳大将军,顶多加一个皇子坐镇,现在看来,是想兵分几路。
如余隐所料,柳大将军北上,接冯将军以前镇守的地方,也是目前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怕北夷人趁着这次机会来犯。
二皇子和贺大公子都跟着一道去。
余隐和卫国公府的去滨海,这边也有安排皇子——三皇子和四皇子。
楚宗庆也随余隐这一边。
人员很快就分配完,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吏部尚书那边走手续了。
其他人都被打发走,唯独留下余隐。
余隐想哭,他喝了点酒,现在是强打起精神来开会的。
现在见众人都走了,事情也已经安排好了,只等着出京奔赴战地,于是,精神又松懈了下来,岂知皇帝偏偏大晚上留他下来下棋。
见余隐一幅无精打采的样子,皇帝气道拿棋子丢他,“怎么,还得朕求你?”
余隐哭:“圣上误会了,臣是刚才喝了点酒,有点迷糊。”
皇帝又砸他:“朕在这里劳心劳力,你却喝着小酒,真是惬意啊?”
余隐垂着头,望着自己的脚尖。
皇帝气道:“行了,别装了,赶紧下棋。”
余隐强打起精神望着眼前的棋子,耳边传来皇帝的声音:“前几天说让你给朕推荐人,你想好了吗?”
余隐点头,“文谢晋怀,武卫五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