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center>一脸正气的演员:咱们这个戏前三场。
……”
《主角与配角》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小品作品,它通过精湛的表演、巧妙的情节设计、深刻的主题和幽默生动的语言,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诺斯罗普·弗莱说过,喜剧,就是两个团体的冲突。
非主流的群体需要得到认同感,于是用夸大差异的方式,比如自嘲,来引发笑料,反衬出主流的愚蠢、虚伪与荒诞。
低劣的喜剧,是强者嘲弄弱者。
高级的喜剧,是从弱势角度自嘲,然后将强势的一切,通过去神圣化,以制造反差。
原作陈小二一向如此:小人物角度,平民的胜利,对刚正不阿道貌岸然的老茂儿,来一点小戏谑。
《主角与配角》,就是一出精彩的逆袭戏,但又不止于此。
对各种既定刻板偏见和规定程式的嘲讽。
平民逆袭。
反转再反转。
身份迷失。
角色主动被动互换。
妙在所有经典台词与经典包袱,都来自情节,而非文字游戏。
“队长别开枪!”“托我给您带个话!”“你个浓眉大眼的”这些台词,既不靠攻击,也不靠文字游戏,单摘开来并无可笑之处,融进段子里却能引人大笑。
其实主线是配角们的辛酸经历,但也没强行拔高煽情。轻盈又漂亮地处理过去了。
这部作品登上春晚舞台的时间1990年,已经播出便大获成功,之后观众们更是百看不厌。
这个小品里的经典台词太多,也太密集,只是看个开头,黄一鹤便已经乐不可支了。
八十年代不是没有笑话,也不是没有段子,但以导演的见多识广,本不应该如此容易失态,只怪小品太经典,他忍不住啊!
如果是普通人,看到这个剧本不会觉得如何。
但黄一鹤和邓在军不一样,他们是导演。
只是念了两句台词,颇具喜剧色彩的画面已经出现在脑海里,且挥之不去了。
邓在军同样是如此,黄一鹤的笑声仿佛打开了一个开关,她也顾不得矜持和形象,捂着肚子疯狂大笑。
这一幕使得围观群众都惊呆了,他们在想两位导演是在演戏,还是剧本真的那么有趣。他们的心就像猫抓一样,痒得厉害。想看,又看不到,难受的一匹。
()
还是严顺开资历老,加上是喜剧人,心里好奇也不想隐藏,便问了句,“导演,姜老师的剧本能让我们也看一看吗?”
“对,我们也想看。”
“真的那么好笑吗?”
“让我们也开一开眼吧。”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黄一鹤也不好霸占不让人看,便在征得姜玉楼同意后,把剧本给了严顺开。
严顺开也是老喜剧人了,一眼就看出了作品的优秀。
他再看姜玉楼时,眼神都变了,没有了隐藏的轻视,而是变得慎重起来。
其他人在一一看过这个剧本后,也和严顺开一样,看姜玉楼的眼神复杂。
他们都知道姜玉楼写小说厉害,可没想到他在喜剧和小品方面也有如此出众的才华。莫非,世间真有天纵奇才不成?
就在众人感叹时,黄一鹤和邓在军两人对视一眼,他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姜玉楼果然名不虚传。两人庆幸选择让姜玉楼当顾问,更庆幸让他创作小品剧本。
如果没有之前的选择,又如何有如此精彩的小品剧本。
除了这个剧本,还有另外两个,两人互相换着看。
本以为《主角与配角》是巅峰了,没想到另外两个小品一点都不遑多让,同样的短小精悍、同样的幽默风趣,滑稽可笑。如此优秀的作品放在一台晚会上演出,两人已经可以预料节目播出后,会引起怎样的轰动了。
王炸,这才是筹备组的王炸啊!
这一刻,两人心中的担忧和压力瞬间消失不见,看向姜玉楼的眼神更是带着感激。
黄一鹤看了看手中的剧本,然后开口道:“姜老师,这剧本……”
“怎么,黄导,你看剧本还有什么需要更改的地方吗?”姜玉楼询问道。
黄一鹤苦笑道:“姜老师,您就别拿我打趣了,我哪里有这个水平,改编如此完美的剧本。”
改不了,完全改不了,删一字嫌简,添一字嫌烦啊。
“黄导谦虚了。”姜玉楼笑了笑。
“那个,姜老师,我们是想说,这三个剧本能不能都拿来在晚会上使用?”
“没问题,这三个小品剧本本就是为咱们晚会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