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不配还是要用作品说话。”姜玉楼不在这个话题上纠结,转而问起,“陈大哥最近有写好的作品吗?”<center>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center>陈中实摸了下自己那沟壑纵横的脸颊,犹豫一番后,才坦陈道:“是写了一部中篇小说,不过我对自己没什么信心,就没投稿。”
闻言,姜玉楼颇为欣喜,于是道:“陈大哥,能拿出来大作让我看一看吗?”
“什么大作,拙作还差不多。”陈中实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将一叠手稿拿出来,珍而重之的交到了姜玉楼手中,“就是这部了,我写完也有一阵,就是不知道成不成。”
姜玉楼微微一笑,然后非常郑重地低头翻阅手稿,陈中实在一旁抽着烟,表情平静。
时间如流水般匆匆逝去,而烟雾依旧在空气中弥漫,姜玉楼抬起头来看向陈中实,眼神异常明亮,
“陈大哥,你的这篇稿子交给我们《最文学》来发表吧!”
陈中实那平静的面容有了一丝明显的错愕,“我的这部中篇真的能发?”
“可以。”姜玉楼给出了肯定的答复,接着,他又拍了拍手中的作品,赞赏道:“陈大哥,你的这篇《康家小院》虽是浓浓的乡土味儿,却蕴蓄着勃勃的生命力量,向前,向上,激励着人心,完全够得上发表的标准。”
陈中实神情激动,多少年了,他从事写作这么多年来,投稿次数不少,但哪里有过如此顺利,姜玉楼看了一遍,就说可以发表,而且还一通夸奖,让他有些不适应,但又激动莫名。
他过去数年间,一直醉心于短篇小说的世界,笔耕不辍,以期为读者展现一个又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
然而,直到三年前,他正式踏入了陕西作协的大门,才萌生了向中篇小说领域迈进的念头。
这个决定,既是对自己创作能力的一次挑战,也是对未来创作道路的一次全新探索。他期待着在这个更广阔的舞台上,用更加丰富的情节和更加深入的人物塑造,为读者带来更加震撼的阅读体验。
“没想到我进军中篇小说的领域果然没有错。”
陈中实老老实实的对姜玉楼说起了他创作中篇小说的原因。
他已经不再年轻了,短篇从来不是他人生的全部,而中篇乃至长篇才是他的追求。但是他失败的次数太多,多到他本人都有些麻木,有些不自信。
“《康家小院》耗费了我很多心力,但是这个创作过程我真的很满足。也就是这一刻,我才知道中篇和短篇相比,真的是一片不同的天地。”
陈中实神情带着一丝感叹,在感叹着做决定的不容易,也是在感叹自己的成功。
“陈大哥,你成功了,你写出了一部足够发表,让全国读者看到的中篇小说。”姜玉楼赞赏道。
不想,陈中实却摇了摇头,“我知道自己还差很多,即使《康家小院》成功,也只是一时侥幸,说明不了什么。”
“不,你错了。”姜玉楼面色严肃,“虽然文学创作确实需要一定的天赋,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通过努力和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足够的锻炼,足够的写作,足够的知识补充,这次就不是侥幸,而是厚积薄发。”()
陈中实想了想,点头道:“姜社长,诚如你所说,我觉得现在的工作不适合我。”
“为什么呢,文化馆的工作难道不够清闲吗?”姜玉楼问道。
陈中实苦笑一声,“尸位素餐罢了。我更想在一个不受打扰的地方,安静地搞创作。”
“那你为什么不当作协的专职作家呢。”姜玉楼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他也觉得,陈中实这么优秀的作家之所以年过四十还没有迎来大爆发,可能就是因为他在不适合的工作岗位上,耽误了他的发挥。
“专职作家?”
“当了专职作家,你不需要上班,可以安心搞创作。”
陈中实左思右想后,下定了决心,
“好,回头我就打申请,这个文化馆的工作我不干了,我要去作协当专职作家!”
“陈大哥,虽然你想安心搞创作,可也别忘了补充知识,还有多和作家交流也是成长的一部分,闭门造车永远不会有成果。”
每个人的成功必有他的成功之道,这点是学不来的,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才能迎来真正的爆发。
姜玉楼接触的作家也不少,但能像陈中实这样看清自己的,却是少之又少。
“陈大哥你这种想法是对的,努力的方向也是对的。”姜玉楼拿起手中的稿子,鼓励道:“我觉得要不了多久,你就能写出比《康家小院》更好,更优秀的作品。”
陈中实听到这话,脸上的笑容带上了几分自信。
姜玉楼轻轻地把稿子放到桌上,语气随意地仿佛只是在闲聊,“陈大哥,你读过路谣的《人生》吗?难道就没想过也写一部长篇大作,让世人知道陕西不只有路谣,还有陈中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