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979我的文艺时代

关灯
护眼
第三百八十六章 投资两百万的电影项目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center>“而他真正的目的是告诉我,《侏罗纪公园》被好莱坞的六大电影公司看上了。环球影业出价一百五十万美金购买我的小说改编版权,除此之外,还会支付五十万美金,由我为小说进行剧本改编。”

餐厅中的这一小块范围内彻底变得鸦雀无声。

两百万美金啊!

这换算成人民币也有三百万了,如果是黑市价格,都上千万了!

汪蓬龙嗓音沙哑的询问道:“小姜,你说的是真的?”

“真的,我准备过一段时间去美利坚,加入那边的编剧工会,顺便谈一谈电影上映后的票房分成。”姜玉楼点头道。

汪蓬龙这次彻底没话说了,这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嘛。

听他这么一说,五十万人民币的版权费加改编费,真是一点都不多。

只是……

汪蓬龙苦笑道:“小姜,小陈和小张啊,你们听我说,咱们国家的电影行业和国外不同。国外的制片厂制作的电影可以自己发行,和院线进行分账。但是咱们国家的电影制作出来,并不能自由决定放映的影院,而是由中影进行统购统销。”

在中影统购统销前提下,巨额票房收入与制片厂无关。导演、编剧拿到的分镜头稿费也少得可怜。

80年代,每部电影的平均成本已经接近一百万,北影厂所需拍摄资金与下拨流动资金的差额将近千万。由于电影业利润分配存在倒挂,制片厂年年亏损、还贷无力,银行态度消极,使“贷款制片制”也遭遇瓶颈。

早在1980年,汪蓬龙组织全国八大电影厂的领导在北影厂开会,和中影公司商量影片售卖优质优价的可行性,以替代当时无论片子成本、质量,中影一律以每部七十万元的价格收购的一刀切模式。

这次会议的结果是,每部片子的价格上升到九十万元,而灵活的等价机制依然只是电影厂的一厢情愿。

为了给厂里争得利润,汪蓬龙这几年和中影公司打得一塌糊涂,一开会就想办法让中影公司把利润给让出一部分。

为什么?

因为不合理呀!

明明拍电影的是制片厂,中影公司这个搞发行的却要分掉大部分利润。

那时候,一部电影上映后产生的票房制片方只能拿到百分之十三,远远少于几十年后的百分之三十几的分成。

要是他真的按照两百万的制片经费进行投资,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汪蓬龙说得这些,姜玉楼又何尝不明白。实际上之后,就有电影厂的人想到办法。

他笑着道:“汪厂长,其实我有个想法,你看可不可行。”

“你说。”汪蓬龙道。

“您有没有想过参加电影节。”

()

“电影节?”

姜玉楼说道:“其实在国外,电影节是一些电影公司在没有海外销售渠道的情况下,将公司制作的优质电影进行展示销售的渠道。”

接着,他开始详细解释电影节的诞生,参展方式,以及之后的展出等。

他着重强调,“如果是获奖电影,外国片商就会挥舞着美金或者英镑买断版权。当然,之后的票房分成就不用想了。但是,只要能获奖,一部电影别说回本,赚个几百万美金都是很轻松的事情。”

“还能这样?”

别说汪蓬龙,就连陈恺歌和张亿谋都听的目瞪口呆。

“当然,现在欧洲三大全世界都非常有名。”

“哪三大电影节?”

“分别是威尼斯,柏林和戛纳电影节。”

该说的,他都说了,接下来就看汪蓬龙怎么选择了。

只见汪蓬龙神色变换不定,最后才一脸严肃的问道:“小姜,如果要走国际路线,电影的质量必须非常可靠才行!”

姜玉楼道:“我相信陈恺歌和张亿谋,同时,我也会作为电影的制片人,监督项目质量。”

“好,既然如此,那我愿意赌一把!”汪蓬龙斩钉截铁地说道。

现在,制片厂生存非常艰难。

实际上,按照统购统销的政策,混日子非常容易。不论拍摄得好坏,中影都会出九十万买下电影。既然如此,与其投入大资金拍高质量电影,还不如投资个十几二十万赚这个差价呢。

但是,汪蓬龙作为老一辈电影人,以及干部,又怎么可能去薅国家的羊毛呢?

可不薅羊毛,厂里职工的积极性又该怎么解决。说白了,还是要向钱看。

现在,姜玉楼给他指了一条明路。

只要能拍好电影,就能赚外国片商的钱,这部分收入可不归中影管。而且,这笔钱还不是小数目,大笔奖金发下去,还会发愁员工的积极性吗?

到时候,他这个干了三十来年的厂长也能放心退休了。

“汪厂长,你不会后悔这个决定。”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盖世医王 七个姐姐惹人愁 最佳女婿(最佳赘婿(林羽江颜)) 跟渣男离婚后,她跟兵哥哥结婚啦 第一狂少 超能黄金瞳 重生:顾阿姨,我喜欢您很久了 不放纵能叫神豪吗? 开局当替身,真千金在豪门杀疯了 红楼之扶摇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