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今年黄巾起义已经被平定,但是各地也都时不时发生暴乱,特别是青州,到现在也没有完全平定下来。
所以现在粮食依旧十分紧缺,柳城也是今年秋收之后才能不让麒麟山庄输血。
现在公孙瓒已经差不多占据了三郡的地盘,制约他快速发展的一方面是白马,而另一个就是粮食。
因为只有有了大量的粮食,他才能养更多的士兵。
姜林现在担心的是,如果售卖粮食给对方,会不会养虎为患。
略一思索,姜林还是决定按照协议上商定的来,他不但要卖粮食给公孙瓒,还要成为他最大的粮食供应商,因为他想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典故。
当时齐国和鲁国互相敌对,但是两国的实力差不多,鲁国有一种布特别华丽。
管仲就向齐桓公建议,大量推广这种布匹,但是齐国内不允许允许生产,要高价从鲁国进口,但是准许齐国商人向鲁国出口粮食。
鲁国看到出口的丰厚利润,便纷纷放弃农业生产,转而从事纺织业,于是乎鲁国种植粮食的就更少了,粮食主要依赖进口。
十个月之后,管仲便建议齐桓公关闭了边境的贸易通道,鲁国国内的粮食顿时短缺严重。
鲁国这个时候也意识到这场阴谋之后,便下令禁止生产布匹,重新开始粮食生产,但粮食作物生长的周期又过于缓慢,导致国内粮食价格飞涨至之前的百倍,国内饥荒遍地。
百姓在国内无法生存便纷纷出逃,不到三年的时间,鲁国人口减少过半。
就这样,齐国不费一兵一卒,就降服了鲁国这个实力强大的邻国。
姜林想的就是提高牛马的价格,然后利用粮食倾销的优势,让辽东三郡的百姓通过畜牧赚的要比种地的收入高几倍。
这样一来,辽东三郡的百姓就会把耕地变为牧场,姜林就可以通过粮食来了解辽东三郡的人口分布,也能间接的控制辽东的平稳。
等哪天姜林想要对辽东三郡动手的时候,只要把粮食一停,辽东三郡自然会生出一些乱子。
而公孙瓒的兵马没有了大量粮草的供应,战斗力也不会持久。
当然,这个关键是姜林要控制流进辽东三郡的粮食数量,不能太多,让他们有足够的粮食储备,也不能少,不能让他们没有安全感。
以一己之力供养辽东三郡,这需要的粮食绝对是海量的,但是有了红薯和玉米这两种高产种子,粮食对于姜林来说不是问题。
再说用粮食换取的牛羊战马,只要通过麒麟商会送到南方,那也是数倍的利润,他们也完全可以通过麒麟商会购买粮食运送回来。
再说他们和徐州糜家还保持着合作的关系,糜家可是大汉四大豪商之一,粮食那可是不缺的。
心中已经有了计较,姜林就开始看第三条协议的内容,就是希望能够大量的采购麒麟酿等柳城特产。
这条没有什么好说的,姜林猜测他们的目的估计也是想用麒麟酿与乌桓三族交易。
乌桓三族本来就在辽东三郡以北以东的地盘上,姜林短时间内也插不上手,让公孙瓒他们先打开市场也不错。
等市场成熟之后,大不了再去摘果子,姜林对鲜卑也好,乌桓也罢,都没有好感。
在他的设想里,这北方大草原就是给汉人提供战马和肉食的地方,如果那些异族听话的话,就先暂时留他们一命,要是不听话的话,灭了就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