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
曹彰邀见河内太守邓艾。
自关中战败后,曹彰的行迹几乎都在并州。
这几年,曹彰痛定思痛,一心训练骑兵。
即便是并州境内的匈奴突骑,亦不敢在曹彰的突骑面前耀武扬威。
这次奉令南下,曹彰信心勃勃,誓要击败刘备一雪前耻。
“邓艾,粮草由你来筹备。”
“我要先破了洛阳的汉狗,取了姜维首级。”
曹彰傲气凌人,对出身低微的邓艾颇瞧不上眼。
一个是王公贵族,一个是屯田布衣,两人的出身如同天壤之别。
邓艾不卑不亢,拱手应道:“恕末下直言,我得到的诏令,是为曹并州筹备去陈留的粮草。”
“洛阳的姜维虽然年轻,然而其用兵有方,绝非等闲人物。”
曹彰眼一挑:“你的意思,我不如姜维?”
邓艾连忙道:“将军误会了!末下之意,是陛下需要曹并州这三万突骑助阵,不可耽误了。”
曹彰冷笑:“刘备的主力都去了颍川,洛阳的姜维兵力不会超过五千人。”
“我要破姜维,最多一日。”
“破了姜维,我就能走洛阳南下,直接绕到刘备后方,打刘备一个措手不及!”
“你只是一个小小的太守,又岂会懂兵法奥妙?”
邓艾脸色微变,暗暗蹙眉。
抚军大将军说得没错,曹彰此人,骄矜自大,不能听人言。
想到这里。
邓艾不再多劝。
若惹恼了曹彰,邓艾怕曹彰在河内仗势欺人。
反正作死的又不是他邓艾!
邓艾的职责是守住河内,而不是去左右曹彰的抉择。
曹彰气势汹汹,自河内直入洛阳。
洛阳的姜维只有两千兵马,闻讯立即撤回了函谷关,据关而守。
“胆怯鼠辈,刘备用此人守洛阳,愚蠢至极。”
曹彰策马在函谷关下耀武扬威,喝骂姜维数阵后,南下伊阙关,要绕刘备的后路。
姜维立在城头,细探了曹彰的行军方向后,不由冷笑:“丞相料事如神,曹彰果然走伊阙关南下。”
“这是一点都不将我当回事啊!”
“真以为我在洛阳,就只能调动这两千人了吗?”
“速召义从入函谷关。”
刘备复生的消息传到长安后,除诸葛亮外,刘禅和长安众臣皆是一脸的懵。
先帝病逝的哀伤才平复,又来了个先帝复生的大惊喜。
尤其是刘禅。
当初是看着刘备“病逝”的。
这过了一年,刘备就复生了?
难道当初眼瞎了?
直到诸葛亮不忍心,这才暗中给刘禅讲了刘备诈死的事。
同时。
诸葛亮又紧急征调了雍凉羌胡义从三万骑,许以重利,号为“佐汉义从”,屯兵函谷关以西的渑池,归佐汉大将军姜维调度。
这些义从,跟西羌国的羌兵不一样,都是主动归汉的羌胡。
受汉化影响颇深。
再加上凉州在诸葛乔的努力下,成了新式工坊的最早发源地。
这些羌胡义从,大多都是受益者。
这几年,大家的日子都过得不错。
诸葛亮的征调令一下达,响应征调的羌胡义从蜂拥而至。
毕竟。
大汉赢了,他们这些人就能在凉州过上更好的生活。
大汉败了,他们这些人的现有生存资料就会被夺走。
江东工坊被劫掠,匠人沦为工仆的事没少在凉州宣传。
这些义从对大道理或许不懂,对奴隶却是十分清楚。
肯归汉当义从,不就是因为不想当西羌国羌人贵族的奴隶吗?
谁愿意当奴隶啊!
这三万羌胡义从,还是诸葛亮挑选过的。
身体羸弱的都没资格加入!
曹彰能用武力来让匈奴突骑南下,诸葛亮同样能用利益让羌人义从东进。
仅仅一天时间。
三万羌人骑兵就抵达了函谷关。
这些骑兵中还有昔日在凉州追随诸葛乔在枹罕埋伏伪魏骑兵的羌人义从。
如临洗谷钟羌部义从汉赐姓钟虎,赤亭烧当羌部义从汉赐姓姚忠,洮水先零种羌义从汉赐姓郑义。
以及沨中烧何羌部义从,渭源当煎羌部义从。
“末将参见佐汉大将军!”
百余个义从首领,纷纷对姜维行大礼。
姜维是佐汉大将军,这支义从号为“佐汉义从”,寓意可想而知。
姜维镇守凉州的时间不短,对这群义从首领亦是熟悉。
“多余的废话,我也不多说了。”
“我们这次的对手,是并州的匈奴骑兵,以及伪魏的王室曹彰。”
“镇国大将军在颍川跟伪魏的皇帝对峙,曹彰想走伊阙关南下偷袭,我们的任务就是缠住曹彰,击败曹彰!”
姜维的话,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
钟虎惊问:“佐汉大将军,不知你口中的镇国大将军是谁?”
姜维笑道:“大汉还有第二个镇国大将军吗?”
听到姜维的回答,钟虎、姚忠、郑义等义从首领,皆是惊骇莫名。
姚忠急问道:“佐汉大将军,镇国大将军是如何复生的?”
姜维扫了一眼众将,道:“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镇国大将军曾为天子,天要让镇国大将军活,谁又能让镇国大将军死?”
“诸位,归顺大汉为义从,是你们此生的荣幸。”
“天命在汉,今后镇国大将军再回天界,定会记得尔等杀贼之功。”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对于这群义从而言,讲诈死计是行不通的。
没几个羌胡义从能听得懂!
可若讲天命,那就通俗易懂了!
简而言之。
不是刘备诈死,而是上天不想让刘备死。
跟着刘备就能吃香喝辣,还犹豫什么呢?
姜维的话,对这些羌胡义从很有感染力。
钟虎、姚忠、郑义等义从首领,纷纷对刘备滋生了敬畏。
姜维见军心可用,遂引众羌骑往伊阙关而去。
函谷关忽然出现大量羌人骑兵,这是瞒不过邓艾在洛阳部署的细作的。
惊闻消息,邓艾惊得手中的案牍都掉下来了。
“姜维竟然有羌人骑兵相助,这是在等着曹彰往陷井里钻!”
“来人,持我书信,速往陈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