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二十五年十月二十八,秋风萧瑟,枯黄的落叶遍及全城。
正是在这一天,赵源大清早便出了城,沿着官道一路向东,朝着长洲岛方向而去,与他随行的则只有亨得勒、赵富贵以及何文慧等人。
然而谁也不知道,在赵源的马车内,却还藏着一名身着黑衣的汉子,此人正是老爹派来的副千户方孟昭。
赵源穿着一身略显单薄的青衫,腰间悬着一枚古玉,神情间坦然自若。
他固然知道这一路上注定不会太平,却也没有多少担忧,毕竟两边人马加起来有二百来人,何惧几个区区的小蟊贼?
方孟昭倒是对这一次任务十分上心,他早早就在沿途上做好了布置,确定万无一失才回到赵源的马车上,充分确保赵源本人的安全。
赵源望着面前的方孟昭,好奇道:“方大哥,你之前可是我爹手下的兵?”
“少爷,赵协镇过去是我的老上司,也是他将我一步步提到副千总这个位置上。”
方孟昭说起这件事来,神情中有些许自豪,他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尤其是这一份知遇之恩,难以回报。
副千总固然只是一个从六品武官,可也不是一般人能当上。如果头上没有人,就算在绿营熬一辈子也休想爬上去。
赵源能觉察到对方言辞中的感激之情,对此人倒是颇为欣赏,轻声笑道:“若是这一次方千总拿下了贼寇,回去后怕就要升千总了。”
方孟昭嘿嘿一笑,却也不多说话,很明显这件事已经定下了。
二人闲聊几句,话匣子便打开了,方孟昭也将自己的过去简单介绍了一番。
原来方孟昭并不是广州人,而是广东雷州府人,自幼补上了父亲留下来的缺,成了一名普普通通的绿营兵。后来也是机缘巧合下,被赵诚看中调到了左翼镇,而后便屡屡升迁,年仅三十二岁就成为了副千总。
绿营制度本身就是军户和募兵的混合体,又被称之为“世兵制”,因此当年方孟昭老爹当了兵以后,实际上也就成为了军户,等到方孟昭出生以后,也就被定为了“余丁”,一旦绿营缺员,就会从余丁里选拔子弟填充进去。
赵源笑了笑,将话题调转了回来,好奇道:“方千户,你过去杀过多少贼人?”
方孟昭微微犹豫了片刻,随后便回答道:“在下曾亲手杀过八个。”
“嘶.......杀人,到底是什么感觉?”
赵源忽然间问起了这个问题,他倒不是因为别的,只是纯粹好奇罢了。
方孟昭笑着摇了摇头,道:“感觉?用鸟铳杀人没有感觉,只要远远地点燃火绳,砰——哪怕是妇孺,也能用鸟铳轻松杀人。”
赵源却摇了摇头,试探道:“可是鸟铳的精准度不够,前明时用的鸟铳也不少,可照样败在了满洲的骑射之下。”
说起这话来,就稍微有些忌讳了。
但是,在人与人的交际中,像这种忌讳话题又是最容易拉近关系的,因此方孟昭也并不反感赵源的这些话。
他摇了摇头,道:“战场胜败岂由一种武器能决定?鸟铳火炮固然强大,可关键还是在于使用的人,若是卒无战心,将无战意,就算拿再多的火器也无用了。”
赵源对这一点倒极为赞同,他点头道:“此话的确有理。看来方兄对此倒颇有几分见地。”
“哪里哪里,都是协镇教得好。”
方孟昭继续侃侃而谈,道:“在大部人看来,火器不如弓箭精准,且射程也远不了多少,实在鸡肋,可是却忽视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使用者的训练问题。”
“战争一途,说到底离不开勇力,而寻常士卒使用刀剑弓()
弩,常常要训练一两年才能得三成可战之卒,若是想要将他们全部训练成精锐,没有个三五载的苦练是下不来的,可是火器却不一样,只需要三个月就足以练成,若是有半年时间,便能得一支可上战场的大军,只要手里的火器越多,能战的士卒也就越多.......二者之间的差距,由此自然越拉越大。”
听到方孟昭这一番话,赵源多少有些惊讶,没想到此人竟然懂得火器在战略层面的意义,看来还真是一个可造之才。
没错,在赵源看来,火枪之所以淘汰传统的弓弩,跟所谓的射程、射速以及精准度关系都不大,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双方的训练成本上,传统的弓弩手往往需要三年或者更久的时间才能训练成功,可是训练火枪三个月就足够了。
正因为这一个特点,近代化战争也打破了传统的精锐模式,将越来越多的人拉进了军营,通过数量来弥补训练上的察觉,而这也进一步导致军事制度的变革。
“方兄所言,果真至理。”
赵源十分爱惜人才,此时竟然已经生出了挖老爹墙脚的想法,他轻声叹道,“待此事了解,我一定要跟方兄喝上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