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来想去,只得给远在武昌的昭武皇帝呈上贺表,愿率所部八千骑兵归降大周。
吴三桂大喜,立时授马雄为怀宁郡公,要其率部听从侄子吴应期节制。
可能是真的没有将孙延龄放在眼中,吴三桂竟在孙延龄尚未明确表态支持自己当皇帝前,就给广西各州府颁发印信,派原平西藩下参领傅奇栋为广西巡抚,佐领李迎春为布政使,同马雄一起归降的柳州知府程可则为按察使。
得知马雄降了吴三桂,吴三桂绕过自己直接封授广西官吏,孙延龄自是大怒,可他也不敢公然反对吴三桂称帝,只得捏着鼻子打算接受吴三桂给自己改封的安南王爵。
张煌言对吴三桂称帝极为心寒,但在收到王五托罗子木带给他的密信后沉默许久,对吴三桂称帝一事保持沉默。
王五在信中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劝张尚书以大局为重,指眼下灭清才是复明人士的当务之急,也是首要之责。
其它事情,相较灭清都是其次。
孙延龄原以为张煌言这个前明孤忠会反对吴三桂称帝,也会劝说自己出兵与吴三桂为敌,不想张尚书对此事竟然不表任何态度。
摸不着张尚书究竟怎么想的孙延龄眼见马雄要引吴应期大军入广西,只得赶紧派人前往吴军表示愿意臣服昭武皇帝。
得知孙延龄臣服后,鉴于北伐需要大量兵力,孙延龄和马雄麾下又都是原定南王孔有德的藩军精锐,因此吴三桂授意侄子吴应期要马雄、孙延龄各自出兵前来武昌参与北伐。
马雄接到吴三桂旨意后判断吴军大举北伐后,清廷肯定撑不住,自己若不从中出力将来怕是没有好下场,于是爽快答应吴应期,愿意出骑兵5000赶往武昌参加北伐。
然而孙延龄却担心吴三桂这是借机削他的兵权,吞并他的部属,以“部众不从”为由婉言拒绝出兵北上。
此事让吴三桂大为恼火,怀疑孙延龄这人靠不住,万一马雄手里的精兵被抽走,此人肯定会在广西作乱。
无奈之下,只得让马雄继续留镇柳州监视孙延龄。
东南方面,代表吴三桂调和耿、郑两家矛盾的钱点一开始“工作”还比较顺利,因耿精忠指着吴军帮他搞定江西,所以答应郑军可以借道潮州讨伐广州。
毕竟和江西相比,潮州地区实在不算什么。
郑经这边本来就是想得到潮州地区,既然耿家同意他“借道”,那也没必要真和耿家闹翻。
岂料就在事情快要解决时,吴三桂于武昌称帝消息传来。
最先知道此事的是郑经麾下大将刘国轩,此人当面对钱点怒道:“吾家在海外二三十年称奉明号,若吴王真心兴明讨虏,吾家自是全力支持,愿结盟好。然吴王今日自立不肯归正奉明,吾家岂能与他再结盟好!”
郑经在得知吴三桂称帝后也立时派人对钱点说道:“大元帅若弃帝号仍奉大明,吾可再进军镇江、上南京!若大元帅不肯,便是吾郑家之敌国!”
钱点也没想到吴三桂会在武昌自立为帝,见郑家态度坚决,自知无法解决,只得灰溜溜离开福建。
钱点走后,郑经指使刘国轩马上备战,若耿家支持吴三桂称帝,则郑军立即攻打耿军。
耿继茂、耿精忠父子对于吴三桂称帝一事态度竟是截然不同。
耿继茂意只要吴三桂将江浙让给耿家,他们就承认吴三桂这个天子,毕竟没有吴军相助,光凭耿家一己之力很难克取江浙。
耿精忠却是不愿意臣服吴三桂,因为他心中本就有一个天子梦。
但耿军实力又远不是吴军对手,公开反对吴三桂称帝对耿军来说肯定十分不利。
思来想去,耿精忠打算对吴三桂称帝一事保持沉默,即不支持,也不反对。
然而一件事情的发生让耿精忠不得不低下他那高贵的头颅。
耿军在金华吃了败仗,被清军斩杀七千余,总兵阎标以下172员校佐被清军擒(杀)。
此战虽不致于让耿军伤筋动骨,却让耿军在浙江取得的大好优势有翻盘危险。
无奈之下,耿精忠只得派人前往武昌为其父接受吴三桂册封的安东王爵。
广东方面,尚可喜的次子尚之孝虽取得潮州大捷,但其藩下总兵苗文秀、副将吴启镇、游击李有才等相继叛变,使得广东形势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加剧恶化。
尤其吴应期统军南下兵锋指向肇庆后,广州形势越发紧张。
吴应期想逼尚可喜投降,如果尚不降就挥师直取广州,联合杨遇明、祖泽清等围攻广州城。
如此危局下,尚可喜心中焦急如焚,病情继续加重,自感无力抵御,又不甘心臣服吴三桂,遂决心以死报清。
命人在府中后楼准备薪柴,如果广州被叛军攻破,他就选择自焚殉节。
在这节骨眼上,险些死在长江的尚之信终是在数十满洲兵冒死护卫下回到广州。
尽管深深厌恶长子,可在次子之孝统兵在外情况下,尚可喜还是将守卫广州城的重任交给了长子。
燕京是在十月底收到吴三桂称帝消息的。
当时在内阁辅臣值房的一众满清高官俱是被这一消息惊的目瞪口呆。
虽说人人都知道吴三桂将来必定自立,但称帝如此迅速,且武昌重镇被吴军轻易占领,还是让一众满清高官义愤填膺。
辅臣遏必隆气愤拍桌说道:“吴三桂这个小人反复乱常,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他也配称天子!这等小人今日一时得势,将来必是万世之罪魁!我恨不得马上将这小人脑袋割下使人用竹子吊上游遍京师以泄我心中之怒!”
兵部尚书噶诸哈也是恨得咬牙切齿:“一三姓家奴也配称帝,此贼吴自取灭亡!”
值房内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极其恶毒咒骂吴三桂称帝之举。
可咒骂的再狠再毒又有什么用?
人吴三桂已经自立为帝,且吴军渡江北伐已成定局,放眼各条战线,除了刚刚浙江方面取得的金华大捷,清军几乎全线惨败。
湖南完全沦为吴军所有,江西烽火连天,总督张朝麟就差一天往京师派十八拨人马告急,湖北本就被西山贼和反复叛将王耀武糜烂,派往广东的四千多八旗官兵更是被叛军喂了长江鱼鳖
各条战线全都摇摇欲坠,这会骂吴三桂三姓家奴不配称帝,可冷静下来这个三姓家奴恐怕明年就要带着大军兵临京师了!
到时,这值房内的众人难道还要屈膝向他吴三桂高喊万岁不成。
“调兵,马上调兵给达素,让他无论如何也要夺回荆襄,阻止吴逆渡江!”
户部尚书马尔塞急的脸都绿了。
“调兵,哪里还有兵调,前番连宣府和山海关的驻防旗营都派到江宁去了。”
兵部尚书噶诸哈也急,兵部眼下真就没多少兵可调。
山东、直隶、山西倒是还能抽调些营兵南下,可去了也派不上多大用处,而且这些兵调不得,因为得留在地方镇着,不然肯定会有刁民趁机作乱。
河南的河北镇总兵蔡禄不就是打算起兵造反么。
北方各省,吴三桂的旧部也有不少!
大学士吴格塞想到一事,忙对坐在椅子上面色仍然泰然的鳌拜道:“少保,蒙古各部王公要求进京朝觐,他们主动上折子要求为朝廷分忧,愿意提供马匹和军队助我八旗平叛,以下官之见不如准了他们?”
“蒙古兵?”
众大臣眼前一亮,齐齐看向鳌拜。
蒙古各部若主动提出入关平叛,察哈尔部至少能出两万人,与大清亲近的科尔沁、敖汉、奈曼、克西克腾连同归化城的十旗兵,至少也能调两三万人入关。
有了这五六万蒙古兵助战,无论放在哪条战线都将压倒吴逆叛军。
未想,鳌拜却是否决了吴格塞的提议,让兵部行文关外调留守八旗20个牛录入关,另外动员京师王公大臣府上包衣准备出征。
“少保,”
吴格塞认为关外留守兵力本就薄弱,这要调进关的话关外怎么办,听说朝鲜那边得知吴三桂造反后有点蠢蠢欲动,必须得防着朝鲜人背后插大清一刀。
王公大臣府上的包衣倒是能动员几万人,可这几万包衣又哪来战斗力,派出去打仗恐怕悬。
因此还是希望鳌拜能同意蒙古王公请求,让蒙古兵入关助战。
鳌拜却是不为所动。
其他大臣也没有支持吴格塞的。
原因是蒙古兵入关的话,恐怕比吴三桂的反叛大军更危险。
“大清过去遇到的危险比现在要大的多,不一次次都挺过来么,你们身为朝廷重臣遇事便惊慌,成何体统!”
鳌拜扫了众人一眼,铁青着脸走出值房。
莫看他表面冷静,实际心中也是慌乱。
因为局势进展实在是快的让他这个沙场老将也有些无法适应。
独自在屋外走了一会欲回值房时,被其提拔为内大臣的班布尔善前来奏事,说是小皇帝想在宫中练布库,他不敢擅做主张便来请示鳌少保。
“布库?”
鳌拜怔了下,旋即挥了挥手:“皇上终归是个孩子,喜欢些小孩子把戏没什么,练练布库壮壮身子也好,你让内务府安排便是。”
眼下战事焦头烂额,只要小皇帝和那老女人不给自己添乱,鳌拜随便他们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