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吴军尽数编在一个镇,那这个镇王五肯定指挥不动,除非他完全拉拢了汪士荣和高大捷。
水师这一块仍是原样,由总兵郭法广负责。
由于武昌那边来了下游的九江水师,明军水师虽经整编训练已有规模,但较这支九江水师还有很大差距,因此王五没有要求郭法广正面对抗九江水师,让其将水师暂时撤到荆州沿江,避免同九江水师的正面冲突。
上游重庆水师抵达后,如果老张不愿意直接献出武昌,双方水师间的一场大战就无法避免。
对各镇整编,王五强调最多的就是号令统一,尤其是对军令这一块必须形成完整制度,避免上面军令传到下面后“走样”。
为此,他将一批从西山撤出来的官员分配到了三镇和总管府的三处,目的是希望这批有文化的年轻官员帮助军队完成整编。
另外下令各地张榜招募识字的年轻人加入明军,凡识字的只要入伍就给正兵饷,经基本军事训练后配给军官做为“参谋”使用,也就是负责文书上令下达。
军官也优先从识字士兵中提拔。
一切都是王五借鉴前世若干部队经验创制,虽然还有种种不足,若干问题需要改进,但至少眼下这支新整编的军队在制度上超越了这个时代的任何军队。
就是饷银这一块比较吃力。
一直以来王五在军饷这一块都是对比清军的,为了拉拢绿营为己所用,曾经许诺开双饷。
绿营那边一等饷是马兵、炮兵,每月支银二两;
二等饷是无马战兵,月支银一两五钱;
三等饷是各地守备汛兵,月支银一两。
另每兵每月支米三斗。
也就是说领三等饷的汛兵每月实际“工资”是1700多文。
一等饷每月是2700文左右。
双饷意思就是在绿营基础上翻一倍,确保三等饷汛兵每月工资能涨到3400多文,也就是三两外加四百文。
湖北因为战乱原因米价涨的非常高,一斤米卖到了二十多文,那么王五开出的三等饷每月折算大米其实不过150斤。
不过150斤米还是能养活一家三到五口的,甚至还有节余。
一二等饷更高,在这个时代基本温饱无忧了。
但不计将领,仅计三万士兵军饷的话,每月王五需要开出至少十二万两的军饷。
加上将领俸禄,一年就是一百五十万两以上。
这还不计装备费用、吃喝住行费用、训练消耗等若干费用。
综合下来,王五想要养住这三镇兵马,一年就至少需要两百多万两。
同样人数,清军那边则只需一百万两左右。
双饷的大话说了出去不可能收回,因而王五现在要做的除了整军练兵,就是对实际控制区的“经营”,此外还得想办法从老丈人吴三桂那里要钱。
其实王五现在家底很厚。
去年从武昌、荆州、宜昌以及今年从汉阳、荆门等地搜刮的钱财就有三百多万两,克扣的荆州满城工程项目建设资金,还有破满城后从死人堆里搜刮的旗饷旗金,以及荆州之战的缴获,此外就是陆续从老张那里敲诈的款项。
这些加起来数目很吓人,足有五六百万两。
但无论是过日子还是打仗,都得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要不然钱花完了麻烦就要来了。
就这三镇士兵,能将反清作为信仰的恐怕最多五千人。
其余的要么是被清军剥削厉害造反,要么就是降兵,想要他们卖命待遇这一块就得好。
原本吴军派来的几千人“工资”是吴三桂发,现在吴三桂都快到长江了,王五又接受了湖广路总管一职,那麾下这些吴军将士的“工资”当然要王五解决。
他可以不解决,大不了让这几千精兵回归吴军建制。
问题是吴三桂愿意,女婿不愿意啊!
所以,精兵务政同时,王五必须厚着脸皮请老丈人接济一下。
如果吴军打到江对面的松滋一带,王五准备带媳妇还有侄子吴世璠过江“回娘家”。
老丈人不肯给钱,就把江对面本属荆州府辖的地盘还给女婿就是。
剩下的西山官员王五都派到各地负责营庄筹建事项。
正式官缺就这么多,不足以给每个西山官员实职,因此很多人都是高品低配。
某种程度上,营庄负责人实际就是个镇长职务,但任职官员不乏五六品的州县级别。
相当于让副厅、正处级别的官员当正科级别的镇长。
高品低配不是王五独出心裁,眼下各方都在用这个办法解决官职滥封问题。
之所以大骂张长庚是政治敲诈,是因为王五很清楚老张不可能真想拥立韩王,因为只要他不答应,就凭老张一人也没那实力拥个新天子出来。
他真敢拥韩王当天子,吴军第一个揍他。
这么个搞法,无非是想通过王五给吴三桂施压,好答应他的封王要求,以及立朱三太子为帝。
只不过这个阳谋一时也不好解,王五总不能说他不支持立韩王当天子吧。
要知道当初在西山他可是首劝韩王登基为帝的。
这会说不支持,那不是自个把脸伸出去给人家打么。
耐下性子想看看汪士荣在襄阳谈的如何。
如果韩王愿意去吴三桂那里,老张的算盘就得落空。
韩王肯去其实也有个好处。
就是成为吴三桂搞的明政权“备胎”。
眼下浙江正被耿家父子猛攻,所以王五也不敢保证浮尘子能安全将王士元带回来,万一这个真三太子又失踪了,那么为了反清同盟不致于破裂,就有必要将韩王推出来成为天子人选。
准备等汪士荣回来将这个意思表明时,吴三桂那边却传来情报。
关于福建耿家和台湾郑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