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明朝末年大臣、名将。
袁崇焕的先祖来自山--西历山,自福--建宁化、江-西-雩-都、信-丰及广-州-南-海辗转迁徙至东--莞茶园、温塘等地,至袁崇焕祖父袁世祥始定居于东--莞水南袁-屋-墩。袁家世代务农,袁崇焕之父袁子鹏则到广--西-平南白马圩开店经商,做木材生意,袁崇焕也在那里长大。
袁崇焕从小喜欢军事,“夙攻兵略,精武艺,善骑射”。
万历二十五年,他通过童子试,成为藤县县学生员。
万历三十四年,袁崇焕赴广西省城桂林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此后,他四次参加会试,皆名落孙山。
万历四十七年,袁崇焕终于通过会试,并在殿试中以三甲第四十名获赐同进士出身,观政于工部。
袁崇焕获任福-建-邵武知县的时候“明决有胆略,悉心爱民,申冤理枉,善于听讼,无微不烛”,有一户民居着火,袁崇焕穿着靴子上屋救火,“走岩墙如履平地”,事后赈灾工作也“井井有方”。
直到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政权兴起于东北,攻陷明朝辽沈地区,袁崇焕本来就忧心时局,“以边才自许”,在等待大计结果期间决定单骑到山海关考察前线情况,大约两旬后回京,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政权兴起于东北,攻陷明朝辽沈地区,袁崇焕本来就忧心时局,“以边才自许”,在等待大计结果期间决定单骑到山海关考察前线情况,大约两旬后回京
同时,他向朝廷建议招募骁勇善战的两广步兵(10000人)与广-西狼兵(5000人)组成一支精锐部队,分别由其族叔平乐府推官袁玉佩和亲戚永平府推官林翔凤带领,保证将会重演明军在朝鲜与播州的胜利,如果不成就“斩臣于军前,以为轻事者之戒”。
袁崇焕赴任后,先驻山海关。其时后金攻陷广宁、义州等地后即东归,辽西一带被蒙古哈剌慎(喀喇沁)等部落所据。六月,辽东经略王在晋命袁崇焕移驻中前所。
广-宁-前屯卫(今辽-宁-省-绥-中-县-前卫镇)有很多流离失所的辽民,亟待安置。
王在晋命袁崇焕赴前屯卫安置辽人。
袁崇焕“夜行荆棘虎豹中,以四鼓入城”,其胆略得到将士的佩服。
在此期间,袁崇焕因为抗金的十三山难民以及王在晋的重关战略而与王在晋争辩不已。袁崇焕力请救援十三山难民,并反对重关战略,主张以关外的宁远为防御支点。为了抵制重关战略,他于六月向内阁首辅叶向高上书反映情况。
与此同时,山石兵备道阎鸣泰升任辽东巡抚,袁崇焕则接任山石兵备道,带管宁前兵备道事。九月,孙承宗抵关任职,安排袁崇焕负责修建营房的工作,又负责安插辽民于关外诸城堡。
同年冬,辽东巡抚阎鸣泰令袁崇焕去检阅新兵,核实虚伍。袁崇焕斩杀守备莫大功营内两名私雇顶替者,事后也未报告。孙承宗得知此事,质问缘由,袁崇焕只说自己奉巡抚之命,孙承宗怒责其“未杀不以请,既杀不以闻,其有无激变帖服不以告”。
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与建设,宁远城拔地而起,“军民五万余家,屯种至五十里,远近莫不归附”。
袁崇焕得意地给内阁辅臣写信说:“不肖在宁远,长安(代指北平)可高枕而卧也!”
天启五年,八月,明军在柳河之役中败北,袁崇焕急忙阻挡奔溃的士卒,让他们各自回到信地防守,从而保全了关外诸城。
十月,孙承宗引咎辞职。袁崇焕对此深感失望,见到孙承宗就流泪,甚至请求和他一起辞职。[172]新任辽东经略高第到任不久,即命锦州、右屯卫、宁远、()
前屯卫等处军民入关,尽弃关外之地。
四年没有大举攻明的努尔哈赤亲征辽西,十七日渡过辽河,袁崇焕听说后金军渡过辽河的消息,马上进行军事部署。
袁崇焕诛杀临阵退缩的逃兵,并移檄前屯卫总兵赵率教、山海关总兵杨麒,说凡见逃兵即以间谍论,逮捕处死,若有一兵溃入前屯卫,一卒逃进关内,则问罪赵、杨二将。
在战前动员中,袁崇焕刺血为书,向全体将士下拜,吃着草激励他们说:“苟能同心死守,吾为牛羊以报,亦所甘也!”将士都为之感动,请求拼死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