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瀛州城内四大势力上演一幕幕明争暗斗的时候,远在汤谷城的白静远经过数天的暗中搜查,已经初步确定这座汤谷城和圣维森特城一样,有着所谓的地下密道,而且明确可以通往城外,这样就能明白为何将近一年多的围城,不但没饿死这帮东瀛人,还让对方的军备水平拉了起来,很明显是和所谓的黑手进行了军需的交易,才能一直坚持到现在。
唯一令白某人不解的是,那就是东瀛人能拿出什么样的筹码来交易换取这些粮草和军械?要知道这个族群一直处于社会底层,不可能积累到什么像样财富,那么幕后黑手难道是大善人?不需要报酬免费提供?
想到这,白静远自己都被自己的脑子感到好笑,哪里会有这么傻的人,这世间就不存在什么无缘无故的好,即便是父母,那也是因为你是他们的孩子,如果不是的亲生的话,态度和待遇都会差一些。
就算有好人,那也是少数,这个很像古代王朝的世界更是如此,尤其是朝廷和武林,只要你有实力,那么你就是那个立规矩的人,而不是遵守规距,当然表面功夫不能废,这是底线。
所以那位‘大善人"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呢?既然想不到,那就找能问道的人不就行了,那位端坐于汤谷城衙门的东瀛人头头肯定是知道些东西,这么好的情报来源不利用一下怎么对得起自己。
白静远此刻躲在一个空空如也的房间,侧头观望街道上来回运输军需的东瀛人部队,这座汤谷城目前八成以上都是空房子,原因有二,一是叛乱开启时大部分民众被疏散,多数暂居于瀛州府,二是来不及逃走的无辜百姓被东瀛人屠杀了干净,因此目前汤谷城除了东瀛人就剩下一些供给玩乐的无辜百姓,男女都有。
正是由于这样的理由,平叛之战一开始,靖海侯就没想过留下东瀛俘虏,尤其是声势浩大的焰乌山之战,俘虏数万敌兵,随后这位瀛州大总督、朝廷侯爷不顾手下众多文臣武将的劝阻,一意孤行的活埋坑杀这些降兵,至此凶名日盛,能止小儿夜啼。
消息传回京城,一众武将沉默不语,一干文臣摩拳擦掌、书写文章奏疏、养护嗓子、锻炼身体就准备在大朝会上一展雄风,毙掉这个瀛州总督。
结果到了大朝会那一天,陛下身体不适缺席了,诸事交由内阁辅臣处理,群臣蓄起的气势一下憋在胸口,差点急出内伤,本以为过段时间陛下身体养好就会有机会,又传来皇帝巡视边防,跑去了宣府,临时设立行在,一边巡防一边远程指挥京城内阁处理政务,那段时间从京城到宣府的快马呼啸往来不绝,都是锦衣卫缇骑来回运送各种奏疏。
这件事就又被搁置下来,这一次所有文武朝臣都看出来他们这位皇帝陛下的心思,是赞同瀛州总督陈瑜做出的坑杀俘虏的行为,而且还有坚决保下靖海侯的决心。
所以朝会缺席,甚至跑到宣府巡边都是借口,或者说是给那些大臣脸面,意思是咱们各退一步,不要闹得太僵。
内阁的老狐狸既然明白这个理儿,外加陛下不能总待在宣府不回来主政吧,还不如给陛下也递个台阶,双方就揭过这篇,内阁这些头头想的好好地,连帝师首辅的杨老学士都准备亲自去宣府接回自己的弟子回京。
但是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比较吊的,或者说头铁的人,翰林院就是这类人聚集的组织,无论政治地位高低,在各朝各代,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
他们联合起来集体上奏弹劾,简单说就是皇帝的面子算什么?我们要的是公道天理!靖海侯陈瑜私自杀俘的行为是不对的,东瀛人也是有人权的巴拉巴拉一大堆,总之就是皇帝陛下最忌讳什么,他们就玩命说什么,最能触动皇帝神经的,就越受世人爱()
戴。
这可把内阁一帮大佬给吓完了,尼玛,我们咋不知道你们这么会坑人呢?这么玩和逼宫有什么区别,当今这位皇帝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城府极深,连内阁的几位辅臣有时候都被下套,你们一帮翰林学士有几个脑袋够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