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中央朝廷还是凤翔李茂贞,对两川事务均已无力插手,这是王建完成统一两川事业的绝佳契机。
王建与顾彦晖历经大小五十余战,扫清了外部障碍,正式包围了梓州。之后采纳了谋士周德权的建议,收编招安了东川境内的土匪流寇,进一步拉大了双方的实力对比。
顾彦晖困守孤城,士气低落。仅仅一个月之内,治下的遂州刺史率部两万人投降王建;合州刺史率部一千人投降王建;凤翔援军将领李继溥率部两千人投降王建。
在梓州城内,有座“镜堂”,富丽堂皇,远近闻名,顾彦晖时常在此大宴手下将领。顾彦晖的佩剑斩铁如泥,号曰“疥痨宾”,顾彦晖将此宝剑赠送给了他最信任的养子顾瑶,每逢宴饮,顾彦晖总会让顾瑶手持“疥痨宾”侍于左右,并对诸将说:“我与尔等发誓同生共死,有违背者,就先来体验这个‘大保健’吧。”
如今,王建攻城甚急,城池陷落只在旦夕,顾彦晖见大势已去,便与诸亲信将领一起享用了最后的晚餐。
顾瑶手按“疥痨宾”,对诸将说道:“还记得我们的誓言吗?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现在,是兑现诺言的时候了。来,排队做‘大保健’吧。”
于是,诸位亲信履行了诺言,集体赴死(得同死)。
顾彦晖把养子顾琛(王宗弼)叫到身边,说:“你不是我的亲信旧部,不必与我同死。走吧,逃命去吧。”王宗弼泪流不止,跪拜顾彦晖,然后翻墙而出,又投奔到了王建的阵营。
随后,顾彦晖亲手杀了妻儿老小,自灭满门,最后拔剑自刎。
至此,王建正式吞并了东川,完成了两川的统一,为日后割据蜀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宗弼逃回来之后,王建左右诸将都斥责他是忘恩负义、反复无常的小人,要王建杀了他。然而王建却不计前嫌,待之如初。再一次体现了他的宽广胸怀。
顾彦晖自杀的时候,城中尚有七万人的部队,但顾彦晖没有选择鱼死网破,而是用自己的死挽救了这七万士兵的命。既然败局已定,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敌我军民伤亡,也算是一件不朽的功德。
就此而论,顾彦晖也是好样的,是个有情有义的汉子。
王建进入梓州之后,自然是老生常谈,表奏养子王宗涤为东川留后啦,安抚百姓啦、查封府库啦、论功行赏啦、改编降俘啦……除此常规步骤之外,他还做了一个特殊的动作:
王建拿出了一个记满名字的小本本,这个小本本已经带在身边近十年之久,现在,它是死亡名单了,凡是榜上有名的人,一律格杀勿论!
十年前,韦昭度挂帅征讨西川陈敬瑄,王建、顾彦晖等均受韦昭度的节制调度,那时,王建与顾彦晖有过短暂的共事经历。但这个经历却是王建心中永远的痛。
首先,王建属于后起之秀。在朝中刚刚遭受了“杨派”势力的排挤打压,外放做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小刺史,属于是穷小子起家;而东川顾彦朗、顾彦晖兄弟位居东川节度,家底儿殷实。
所以顾彦晖根本瞧不起王建。
其次,王建的主力部队是由八千亡命徒和溪洞蛮夷青年构成,有着浓郁的异域风情,王建入川之后,在成都城下拜别干爹田令孜的时候,也与亲信随从剃发明志,因而王建所部自上而下全是蛮夷洞獠之装束(髡发黥面若鬼)。
王建军中还盛行“黑话”,例如夺命龙——剑,小逡巡——刀,潘尚书——弓,圣牛儿——鼓,乡八——锣……
在吓唬韦昭度的时候,也是用当众剐割、生吃活人的恐怖手段。王建所部是联军中的另类,与中原文明格格不入,活脱一支蛮夷野人部落。
而顾彦晖“详缓有儒者风”,是个风度翩翩、腹有诗书的名士。
当两人带领亲信随从出席韦昭度主持的军事会议时,顾彦晖峨冠博带、羽扇纶巾,优雅有风度,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恰如孔明复生;王建髡发黥面,奇装异服,宛若孟获不死。
顾彦晖对王建睥睨而视,鄙夷之情溢于言表,而他的随从也对王建指指点点、哂笑不止,甚至不顾基本礼节,当面嘲笑讥讽。
当时,顾彦晖毫不掩饰自己对王建的鄙夷蔑视,失礼之甚,有时候连韦昭度都看不下去,经常私下劝诫顾彦晖,要顾全大局,要团结同志。而顾彦晖丝毫不为所动,仍是一副高高在上的高姿态。
王建当时的实力不足以维护其尊严,于是选择了隐忍,却暗中记下了所有嘲笑他的人。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十年后的今天,王建以征服者的姿态入主东川。他拿出了这个珍藏了十年的小本子,“至是录笑者皆杀之”。
在王建宽厚仁慈的面具下,也有其狭隘的一面。
感谢老朋友“最爱一笑”、“纯正lsp”的推荐票支持,谢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