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虽是临时的,场地却很大,足可容纳上百人。
徐啸虽未点数,但环过四周后也能大致估计出参与这场文()
科科考的才子们不少于百人。
百人考场,每人一桌一椅,倒很像后世的高考。
徐啸来得刚刚好,待他走到桌前坐下,略一会儿考试便开始了。
考场内的考生分成了五排,每排竟都给安排了一名监考官,一共五人。
徐啸没想到对参考的人员要求不高,监考的要求却是非常的严格,谁若上想作个弊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
众考生和监考官都到场准备好后,考卷发了下来。
考卷到手拿起一看,很多人都傻眼了,只见一张白纸上写着几个字,这便是考卷和考题了。
还真如徐啸之前所料的那样,这大明皇帝临时选拔人才的方法就是这么简单直接——写上一篇治国安邦的典文。
徐啸也拿起自己手中的考卷看了看,只见在这考卷的右边写着一个很醒目的考题:何以定乾坤。..
“何以定乾坤!”
看到这个考题,徐啸觉得这是一个既好笑又讽刺的考题。
徐啸很清楚,如果前世的历史没有错的话,这大明王朝已经没几年了,还谈什么何以定乾坤。
可是尽管知道历史上的大明最终走向,但此刻对于这个带有对大明王朝带有展望的“何以定乾坤”的考题,徐啸还是要答上一答的。
于是徐啸略加思考后,便在答题的空白处写道:
圣人以爱人定乾坤,所以圣人之言才得以广传而长久;明君以爱民定乾坤,所以君王才得以国强民安,他国勿敢扰。
故能定乾坤者,非财权,而是能否与民一道共存,不欺民,不辱民……。
徐啸在答题中,把后世中有关国家方面的一些历史见鉴,以及现在明朝所存在的问题都在写答卷中写了出来,甚至还透露了一点明朝在历史上走向灭亡时所碰上的一些问题。
徐啸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文章后,再抬头看其他人,竟有十多人已开始交卷了,而还有不少人则还在苦思冥想中。
徐啸知道这些还未交卷的才子们,在才学上并非真的不如自己,也不是这么长时间内写不出文章来,有的人纯粹是脑里过滤太多,既想写出来的文章能够一鸣惊人,又不想文中章中的言词太过激烈从而得罪了人。
过滤太多也就限制了发挥,而徐啸并不太懂这些,所以就不怎么顾虑了,一气呵成,把自己的所想给全部写了出来。
考卷写好,徐啸觉得没有必要再待在考场了,于是也交卷走人了。
徐啸从考场出来离开不久,有一个总考官来到了这里。
这位总考官五十上下的年纪,他来到考场和那些监考的官员打过招呼后,便随手翻起那些才子们交上来的考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