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套体系的大体结构,佛陀总结起来就是四圣谛——即苦、集、灭、道。
因此,最初的佛教信徒热衷于向外传播自己的教义和理念。
并由此逐渐成为了古印度的主流宗派之一,直至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时期达到顶峰。
魔佛就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被一支混杂了佛教、耆那教、乃至于婆罗门教理念的教派培育出来的传承者。
然而魔佛虽然是这支教派的传承者,但他一开始的人生却并非一帆风顺的。
恰恰相反,魔佛的前半生甚至可以用悲苦来形容。
因为当时的魔佛并非什么普通人,而是某个列国的大将军之子,从小就享受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直到国王以“谋反”之名处死了佛魔的父亲。
年幼的他出逃国外被一群盗匪收养,这才勉强保住性命。
于是,在那群盗匪的收养和教导之下,长大成人之后的魔佛不仅拥有一身强悍的武力,同时也养成了其暴躁、乖戾的性格。
既是为了宣泄自己心中的愤怒,同时亦是为了给自己的父亲复仇……
自觉武力大成的魔佛一意孤行,选择只身行刺当时的国王。
如果事情只是这样的话,无论魔佛行刺成功与否,他的前半生都只能称得上波折,而非悲苦。
事实上,魔佛的刺杀就像是一根导火索,让他从此与正常的人生绝缘。
因为在成功刺杀国王之后,魔佛遗留下的线索,却暴露了盗匪们的存在。
当魔佛赶回山寨之时,整个山寨已经被屠杀一空,只有当初收养他的义父还活着。
只可惜,魔佛的义父之所以还活着,并非对方的实力强悍到足以匹敌一只军队,而是因为他就是那支军队曾经的领导者。
当初国王以“谋反”之名处死魔佛的父亲时,魔佛的义父就是当时的执行者。
而魔佛的父亲之所以被处死,也的确是因为他正在密谋造反——魔佛的义父就是最先知道这件事情的副手之一。
得知这一真相的魔佛,一时间甚至不知道该以怎样的身份面对自己的义父。
然而无论魔佛的态度如何,国王儿子的态度确实十分明确——他一定要杀了这位刺杀自己父亲的凶徒。
为此,寻到线索的他直接屠了整个山寨。
并且逼迫魔佛与其义父角斗,只有活下的来的人才有资格继续活下去。
国王的儿子如此大费周章倒不是出于自身的恶趣味,而是作为军队曾经的领导者,魔佛的义父在军中拥有着极高的威名。
如果直接处死魔佛的义父,很有可能会招致军队的不满,进而影响到自己未来的统治。
而以魔佛的性命逼迫父子俩进行决斗,那么不管决斗的双方不管谁死,都不会有损自己的权威和名誉。
最终的结果自然不言而喻,魔佛的义父以自己的死,暂时换取了义子的苟活。
就算他明知道新任的国王不是什么信守承诺之辈,但活下去总是会有希望的,哪怕希望十分的渺茫也一样。
这就是魔佛的前半生,一个因自负、乖戾而导致自己“无家可归”的凶徒。
—推荐票—/—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