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朝鲜联络布尔尼,是绝密的事情。从许纬辰向陈永华提出,到军机处和陈永华一起开会确定人选,都是秘密进行。
最终决定由姜承志、潘兴和洪诚丘组成三人小组,负责带队赴朝鲜。冯锡范目前人在礼部供职,实际上也一直在负责对朝鲜的关系,这次随陈永华一起来到了江宁。陈绳武作为苏松布政使,人在苏州,也被秘密召到江宁。至于那一营人马,项绍宽推荐由之前投降明军的武荣带领的“荣字营”,此人原是清绿营太湖营游击,作战勇敢,最大的优点是水陆皆能,在九江鄱阳湖口大战岳乐的战斗中颇有斩获。
会议还决定向朝鲜赠送二十门火炮,五百支火绳枪。为了掩人耳目,火炮和火枪都运往舟山岛上的西班牙货栈,然后租用西班牙货船运往朝鲜,顺便带上一些南方的大米、绸缎、织锦之类,一部分可以用于在朝鲜结交王公大臣,大部分可以带去布尔尼那里作为礼物。并且,还要西班牙舰队的司令瓦尔加斯拨一艘小型战舰同行,作为护航之用——之所以选择小型战舰,是因为担心黄海海情与南方不同,大型西班牙战舰容易触礁搁浅。
另外,作为吸引布尔尼的条件,姜承志提出应该册封布尔尼为察哈尔汗,至少显得比清朝册封他的那个察哈尔亲王来得高大上。但许纬辰和陈永华都觉得,如果带着册封布尔尼的诏书和金印上路,万一遇到清军被搜出来,那就死路一条了。不如先口头允诺,日后再行补授。
一切商议停当,出发的日期定在了八月初一,按照西历算则是1679年的9月5日。三人小组和冯锡范、陈绳武等人搭乘大型沙船,从仪凤门码头出发,直奔舟山,与西班牙商船队会合。为了方便起见,许纬辰还特地让欧加略也一同前往,既能充当翻译,也好在朝鲜考察一下天主教的发展情况。武荣的“荣字营”则留在舟山,等使团获得朝鲜国王允许之后,再行出发,否则五百军士贸贸然到达朝鲜国境,很容易误会和冲突。
到达舟山已经是八月初四,休息一晚之后,众人又马不停蹄地出发,趁着风势直奔济物浦港。这趟旅程冯锡范来往了多次,因此颇为熟悉,按照他的说法,快时八天可到,慢的话也许需要半个月。
实际上花了九天时间,船队在八月十三黄昏时分抵达了济物浦港。
济物浦港这个名字,无论对于当时的明朝人还是后世的中国人来说,都是非常陌生的,甚至后世中国人会怀疑是不是把利物浦港给打错字了,但这个地方在后世日本入侵之后将会改为“仁川”这个非常有辨识度的名字。
当然,此时此刻的济物浦还只是一座小镇,港口虽然规模不小,但停泊的海船只有寥寥几艘,码头上的工人和脚夫也并不多。
西班牙商船的船长命令水手探了水深之后,决定不停靠码头,而是在离码头较远的地方抛锚,众人改乘小艇登陆。
冯锡范来过多次,非常熟悉岸上的规矩,直接找到港口的官员,出示一块令牌。官员见到令牌,连忙表示欢迎,并且给众人安排住宿和晚餐。
姜承志见状有些好奇,便问冯锡范这令牌从何而来,为何有如此奇效。冯锡范便解释说,第一次见到朝鲜国王之后,国王便赐予了这面令牌,因为两国尚处于私下接触的状态,大明前往朝鲜的船只都扮作商船掩人耳目,只要出示令牌,官员们便知道来人是国王的贵客,不敢怠慢。
不过即便如此,晚餐还是令众人无法下咽——不光是三位穿越者无法下咽,是西班牙人和第一次来的陈绳武也无法下咽。充作晚餐的食品除了口味怪异的米饭之外,只有气味十分难闻的腌制蔬菜和气味非常难闻的“肉汤”,不要说吃,能忍住不吐已经很了不起了。冯锡范只得劝解大家,说港口是小地方,等进了朝鲜王京就好了。但饭不能不吃,众人只得派人()
回到船上去取一些干粮来充饥。
晚饭之后,各自休息。三位穿越者同住一屋,姜承志便说起自己几次前往日本九州岛萨摩藩,日本人的饮食虽然寒酸,却也不至于催吐。洪诚丘便说,泡菜最后能成为韩国食品的代表,可见得其它东西得有多难吃。姜承志忽然又想起,自己曾经看过一份晚清文人的笔记,说一位清朝使臣出使朝鲜,因为食物难以下咽,每天只能以自己带来的面包就水度日,便把这个故事告诉了另外两人。洪诚丘听完,哀叹这一次出使朝鲜,日子估计是不会好过。潘兴则大大咧咧,觉得皇宫里的菜肴总不至于难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