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陵的甬道早已被太监们打扫干净,字面意思上的一片落叶也没有,显得光洁如新。众人已经知道规矩了,走路的两边,只有仪仗从路中间向前,穿过文武方门,到达第一进院子。
静洽法师和一众和尚早已在院中等候。静洽法师换了一身织锦袈裟,头戴五佛冠,手持禅杖,果然有些宝相庄严的味道。见了朱术桂和郑克臧,连忙合十施礼。
郑斌和李书同先领着礼部的胥吏们,到里面布置,众人在院子里等着。朱术桂又是不厌其烦地细细询问准备事宜,静洽法师似乎十分自信,觉得没有问题。
大约等了三刻钟,郑斌派人来,说已经布置好了。众人于是鱼贯向前,过了孝陵门,在享殿上了香,又穿过内红门,进入孝陵的核心区域。
祭祀的主祭官是朱术桂,郑斌、郑克臧、许纬辰、李书同等人负责一些程序性的事情。唐云沛和一众女生其实根本不必上山,但因为之前想进内红门没有得逞,今天非要上来看看。
进了内红门,也还是一条甬道,向前约两百丈,就是孝陵的明楼。明楼的格局如城门一般,砖包土的城墙,约有五丈高,数十丈宽,厚度看不清,应该有七、八丈的样子,城墙之上是重檐歇山顶的城楼。城墙中间正面是门洞,与一般的城门洞无异。太监们说,穿过门洞就是孝陵地宫,那更是万万不能进入的。
祭祀所用的香案就摆在甬道正中,离明楼十多丈远,香案上摆了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孝慈高皇后马氏、懿文太子朱标的牌位,以及种类繁多的祭品。香案前摆了蒲团,供主祭官跪叩之用。在郑斌的指示下,仪仗队在甬道两侧排列。李书同的礼乐队伍也在香案的侧前方排好了阵势,郑云龙穿着一件天青色的礼服,坐在一张古琴后面,年轻的脸庞依然有些消瘦,却也隐隐有了些青年俊杰的风采。
巳正时分,吉时已到,祭祀仪式开始,郑斌高喊一声“奏乐”,礼乐队在李书同的指挥下,开始演奏。一段急促的唢呐之后,古琴带领着整个乐队展开了主旋律。
“do~redotirela~sol~~ladoladomisol~~famiremisolre~~~~~~~~
re~~misol~fa~miremisoldo~tilasol~mi~sollatirela~~~~~~~”
“《红旗颂》?”许纬辰先是一愣,很快又理解了李书同的意图。皇家礼仪所用的“九韶之乐”曲谱,不但身为海商集团的郑家根本没有,连江浙一带的读书人也拿不出来,只能由李书同自己想办法。而现代人所熟知的乐曲,旋律庄严气氛隆重,最接近这种祭祀场合需要的,大概就要算是《红旗颂》了。尤其是,以郑云龙的古琴领衔演奏的《红旗颂》,倒是第一次听,显得别有风味。
礼乐声中,朱术桂头戴翼善冠,身着红色金织蟠龙郡王礼服,沿着甬道缓步向前,到香案前跪下,行三跪九叩大礼。起身之后,将香烛插上香炉,然后由随从递上祭文,朱术桂展开宣读。
祭文是在杭州时由万斯同起草的,定稿之后署黄宗羲之名。内容自然是歌颂明太祖朱元璋开创之功,又哀叹甲申国变之苦,然后说求太祖在天之灵保佑,让定永皇帝光复大明江山,拯万民于水火。
祭文诵读完毕,由静洽法师协助朱术桂将祭文放入铜盆中焚告于天。然后朱术桂退往一侧站立,静洽法师带领一众和尚念经,为大明江山和百姓祈福。
经念到一半,远处忽然传来了几声炮响。人群不免有些慌乱,郑斌马上大声要求所有人保持原位不得擅动,又要求和尚们继续将经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