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到大燕的朝堂之上,汉宪宗当着朝臣的面乐了。
“这个燕洵,倒是血性。”
汉宪宗感叹。
照理说越过皇帝提要求本是不敬,但是燕洵和汉宪宗的关系不错,而且这次燕洵临危受命,却保住了大燕泱泱大国的脸面。
不然大燕明明国力强于匈奴,却要被匈奴人压着打,甚至还大言不惭的提出要嫡出公主和亲……
这样的耻辱岂是短短时间能忘怀的?
燕洵此次虽然没有请示皇上就直接那么回复,但是恰恰中和了朝臣们的劝谏。
汉宪宗觉得这样的回复很合自己的心意,但要是换在那些朝臣眼里,恐怕又觉得有失偏颇。
燕洵深知这一点,所以才先斩后奏,反而是将最贴切汉宪宗心意的回复传达给了匈奴。
匈奴可汗未曾娶妻,所谓的小皇子压根没有。但是老单于曾留下了一个八岁左右的幼子,据说是与一婢女所生。
这位小皇子在宫中素来不受宠,甚至是透明人一样的存在,单于更是熟视无睹,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但是就算他在匈奴王室的日子再艰难,这样应下也是丢脸,单于气得不行,不愿意松口将人换去大燕。
结果显而易见。
燕洵说话可不是玩玩而已,他如自己所说,带着大燕的将士们一路打进匈奴的领地。
匈奴人苦不堪言,单于无奈之下只能答应认输,将王子送到大燕当质子。
他们终于认识到,虽然大燕换了皇帝,但是大燕人仍旧骁勇善战,且国力雄厚。
这样的大国的确是他们没办法撼动的。
这次的战役因为事先让他们尝到了甜头,所以投入的人力物力不计其数。
这场战役落败之后,这一年的匈奴还不知道要如何度过这一场寒冬。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匈奴本来想着按照燕洵之前所说,答应那些条件即可,只是双方谈判之时最后又改了主意。
汉宪宗派人送来的信件中提到了两个要求,让匈奴任选其一。
第一种,在之前的基础之上再加一条,让匈奴主动给大燕送去童男童女各自四千人。
第二种,两种都可不送,但是要求给大燕上贡五年的牛羊,必须是除开吃用的所有总数。
这两个条件不论哪一个,都能动摇匈奴的根本,让他们至少十年之内再也起不来。
匈奴狼子野心,经常在大燕的周围骚扰边境百姓,不仅是百姓讨厌,就连朝廷也讨厌。
这次的要求也不算太过分。
只是匈奴的新单于才上位,这么高的要求他如何能答应?
要是不答应,又实在打不过大燕的军队!
一时间,众人一筹莫展。
后来匈奴又上书奏请汉宪宗开恩,愿意将王子和两千数的童男童女交付出。
也不知道还在信件里说了什么,最终汉宪宗同意了这个请求。
如此,经历三月,与匈奴的这场大战总算告一段落。
军队们班师回朝的时候论功行赏,燕洵和燕酌父子俩无疑是大功。
燕酌虽然没有排兵布阵,但是他在战场上杀敌十分凶猛,还多次深入地方取敌方领队首级。
要知道匈奴有不少骁勇的将军,这些将军没了,将士们便如一盘散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