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大没正经上过学堂,小时候他娘也曾教他认过几个大字,后来凭借着小聪明还学会了算盘。
本事虽不足以给大酒楼当账房,却也让他在码头诸多劳力中脱颖而出,当上了账房先生的助手。
加上他为人聪颖又机灵,没多久跟码头上人打成一片。
码头有个主事,小儿子考上了百草堂书院,平日里逢人就夸自家儿子文曲星转世,未来是当状元郎的命。
账房先生跟他不对付,经常在林老大面前说主事小话。
“三流末等书院,说得好像进了门就能当官一样,整个六合镇上,除了六合观书院的学子有前途,别的千军万马也过不了独木桥。”
林老大这才知道,同是书院,差别却能如此之大。
他立刻打断林四郎的话。
“不成,多少人挤破脑袋想进六合观,都摸不着书院的大门,咱家是祖坟冒青烟,托了阿宝的福气,你可不能白白浪费她一番心意。”
林老二:“对对对,四弟你听大哥的。”
张氏已经从屋里拿出这些年攒的银钱。
“你上学是家里的大事,别说是五十两,就是一百两,家里砸锅卖铁也会想办法的,机会难得,错过这回,没准就错过了老天爷给你金榜题名的机会。”
说着将钱袋子递到林老太怀里:“娘,我们夫妻俩,这些年攒了些银子,不多,权当给四弟尽一份力。”
林四郎眼泪掉得更厉害,愧疚得不敢抬头看大嫂的眼睛。
林老太腿伤那年,他跟天瑞天吉差不多的岁数,张氏嫁进林家撑起家里的大小琐事,可以说,他是张氏带大的。
小时候,他一度以为张氏才是亲娘,成天跟在屁股后面喊娘,被林老大揍了好几回,才改过来。
长嫂如母,在他心中张氏跟别人都不一样,如今他还没来得及报答养育之恩,又因为上学堂,掏空了家里的存银。
怎能让他不愧疚。
林老三夫妻俩得到消息,也从镇上赶了回来。
祥云见到阿娘,乐得龇着牙花,扶着墙朝她走去,知道郑氏一定会扶着她,也不怕摔着,松开手摇摇晃晃,跟企鹅一般挪过去。
直到趴在郑氏怀里闻着她满身灶间饭香味,才觉得安心。
郑氏两日没见闺女,却好似隔了几年一般,老话说得不错,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她晚上睡觉梦里都是闺女的小脸。
林老三也在祥云额头上亲了两下,又从兜里掏出布袋子,“哗啦啦”掉出一堆散碎银子,七八个银稞子,足足有十好几两。
“我向衙门预支了半年的工钱,里头还有竹君在悦来饭馆的工钱和客人打赏的银子,金掌柜听说家里小弟要上学,也给了二两银子作礼,娘,六合观书院一定要读的,钱的事情家里一起想办法。”
林老太老泪纵横:“好好好,遇上一帮心善的好人,是老林家的福气,四郎啊,快谢谢你哥哥们。”
“扑通”一声,林四郎直直跪倒在地,冲几位哥嫂磕头道谢,十二三岁的少年哭得泣不成声。
“我……我一定好好念书,不辜负家人的期望,以后……以后……”
后面的话,他没有说出口,而是“咚咚”连磕三个响头,再抬眼时,满眼都是倔强。
张氏和郑氏忍不住跟着抹眼泪。
林老太将大伙儿凑的钱,拢在一处,不过堪堪20两。
好在原先谢府给的一百两银票,她藏了五十两以备万一,才不至于拙荆见肘。
郑氏连夜扯了布料给林四郎做书袋,考虑到书院大多数子弟出身富贵,特地将针脚缝得又细又密,还添了兰花做点缀。()
一直忙到后半夜,才赶制出来,交到林四郎手上后,又匆匆往镇上赶。
看着三嫂熬红的眼,林四郎心中百感交集。
关上房门,不停看书,唯有努力上进,才能在来年府试中过关,顺利当上童生。
按照大乾规定,童生是可以免除赋税的。
他没办法给家里人创造收益,只能不拖累家庭,减少全家的重担。
三日后,林四郎背上书囊,带上束脩和家里准备的干粮,前往六合观。
自那日后,一连半月祥云都没见过四叔,只偶尔林老三回家时,会带来他的消息。
“六合观学业辛苦,每一月放假两日。”
“前段时间我去给四弟送竹君做的点心,他整个人瞧着消瘦不少,我问他是不是在书院不习惯,他只说是读书辛苦。”
“昨日我再去时,找人打听才知道,四弟每顿饭只吃馒头配清水,连碗像样的菜蔬也舍不得买……”
说到最后林老三哽咽了。
林老太不停抹眼泪。
“出门前再三叮嘱,该花钱的地方千万不要省,他正是长身体的年纪,没有营养身体怎么跟得上,让他别总想着给家里省钱,他当面应承得好好的,转头就骗我老婆子!”
连张氏都红了眼,气得直跺脚:“我明儿去骂他,读书把脑子读傻了,身体若是坏了,拿什么写文章!”
孩子为家里着想,心疼家人们受苦,觉得少吃一口饭哥嫂就能少出一点力。
实际上哥嫂们更怕他在外头挨饿受冻。
目睹一切的祥云,眼眶也满是眼泪。
四叔从小身体不好,听说出生没多久,赶上林老头去世,林老太接着又伤了腿。
家里最难那几年,他一直没长个子,六七岁上的年纪,跟别家三四岁的娃差不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