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腔唱法?”华海传媒大学办公室内,面对叶知秋的提问,教授刘民康一愣。
“算是了解吧,怎么了。”刘民康笑道:“怎么,有往这方面钻研的想法?这个和流行乐发音、唱法等方面差别还是挺大的。”
“也不是。”叶知秋解释道:“我不是正参加《歌手》节目吗,下一期想演唱的歌曲融合了戏曲的元素,所以想先向老师你请教一下。”
“哦?”听到这里,刘民康眼睛一亮,说道:“什么歌,拿来看看。”
叶知秋递上一份打印好的文件,刘民康接过。
办公室内陷入一片静谧,只有“沙沙”翻阅纸张的声音。
随着时间推移,刘民康的神色也逐渐变得严肃,目光凝重无比。
《赤伶》这首歌,是前世一首极为优秀的古风歌曲,而这首歌的一大亮点便是中间的戏()
腔部分。
其实随着随着时代的发展,关注传统戏曲文化的人越来越少,但这首歌中戏腔的惊艳融入,带来的强大画面冲击感,使许多原本对戏曲了解不多的观众第一次感受到国粹戏曲那生旦净末的风采。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歌词意蕴中所代表家国情怀,让这首歌的艺术性再上升了一个层面。
但这首歌的演唱难度极高,尤其是其中的戏腔部分,叶知秋自己尝试了一下,始终感觉差了点什么。
要么就不唱,要唱肯定要尽能力演绎到最好,因此,便有了请教刘民康这么一出。
良久之后,刘民康放下手中的纸张,深深叹一口气,问道:“小样有吗?”
叶知秋点头,拿出手机播放提前录好的音频。
前面流行唱法部分,刘民康面色平静,微微点头。
俗话说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这段时间以来,叶知秋的唱功的确有长足进步。
果不其然,不过到了叶知秋演唱的戏腔部分时,刘民康的眉头皱了起来。
结合对歌曲的理解,刘民康知道戏腔部分,叶知秋用的是戏曲中角儿的唱法。
外行乍听之下也许会觉得像模像样,惊叹于叶知秋声音的变化,但在刘民康眼中自然是无法过关的。
得其形,未得其神。
“这首歌很好,流行唱法部分也没什么问题。”
“至于歌曲中的戏腔...”刘民康想了一下说道,“走吧,带你去见一个人。”
吴中市,某处亭台楼阁的宅子院落中,一名身材瘦削的老人悠闲半躺在躺椅上。
院子中央,用木架子搭了个戏台,戏台上一名面容清秀的年轻人咿咿呀呀地唱着。
老人头发灰白,精神却挺好,双目清亮一点不显老态,每每觉得台上的年轻人唱得不对,便开口指正,语气不疾不徐却带着某种韵律,有一种独特的严肃与压迫感。
虽然院落中池塘树荫俱全,但七伏天带来的热浪还是闷热无比,台上的年轻人又已经唱了一个多小时,额头、鬓角都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老人叫梅秋培,年轻人叫梅子云,两人是爷孙关系。
梅秋培年轻时是著名的戏曲大家,代表国家出外表演那种。
唱了一辈子,戏曲已经刻入了梅秋培的骨子里,自然想“子承父业”。
唱戏当然要从娃娃抓起,梅子云他爹从小就经历了非人的苦练,结果打也打了、骂也骂了,逼着练了那么久,在梅秋培眼中还是唱得一塌糊涂。
最终梅秋培终于接受了残酷的现实,自己儿子在戏曲界确实没什么天赋,练也是白练,挥挥手任梅子云他爹凉快呆哪里去...
脱离苦海的儿子自然狂喜,天高任鸟飞,没多久就...给梅秋培造了个孙子出来,也就是梅子云。
原本思想传统的梅秋培对自己儿子没结婚就闹出人命的行为气愤不已,着实翻了不少白眼,没想到在梅子云三岁的时候,梅秋培竟然惊愕发现自己这孙子在戏曲上天赋出众,不知比他爹强了多少倍。
天赋这东西原来是隔代传的?
梅秋培的心思又活络起来,“子承父业”不成,“孙承爷业”也行啊!
梅子云他爹知道唱戏的苦,心疼儿子,但在梅秋培一句“他不练就你练”之后,毫不犹豫点头答应。
自此之后,一老一小,老的教,小的学,这一幕便在小院中年复一年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