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虽然是由战后重建委员会发布的,但维克托在看了其中的内容之后才发现,这里面所涉及到的,竟然是此前那场中央全会上所讨论的内容,其中主要的部分,就是关于战时企业重新迁移重建以及地区恢复资金投入的问题。
众所周知,当年随着德军在联盟境内的迅猛推进,为了保证联盟能够保佑最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以支持对德作战,同时,也是为了在最大限度上减少联盟所遭受的工业损失,最初是在最高统帅部,随后则是在国防人民委员部中,都设立了战时工矿企业的搬迁机构,将白俄罗斯、乌克兰以及俄罗斯东部的大量工业企业,向乌拉尔以东地区搬迁。
在过去几年的战争中,从乌拉尔山脉以东地区开始,一直到中亚、西伯利亚地区,都有大量的工矿企业从西部搬迁过去,并迅速在当地安家,投入生产。
从某种程度上说,过去几年的战争,虽然从根本上摧毁了联盟西部地区的工农业生产,但却又在最大限度上,将乌拉尔以东的联盟中部及东部地区的经济带动了起来。
与此同时,几年中迁移到中部、东部地区的不仅仅是工矿企业,还有大量的人口,这种规模的人口和工业流动,对中部的以及东部的地区的开发效果是惊人的。
而到了现在,随着战争走向终结,战后重建委员会的工作投入运转,那些战时迁移到中部以及东部地区的工矿企业,很自然的就要回迁了,甚至在乌克兰解放之后,很大一部分涉及到乌克兰的工矿企业,已经开始了回迁工作。
最初,这个回迁工作还有人提出意见,毕竟这是联盟大环境下的政策,但是随着回迁工作逐步深入,那些中部、东部地区各州的***,就开始有意见了,因为这种大规模的工矿企业回迁,正在对中东部地区的繁荣构成最直接的影响。
就像安德里阿诺夫所在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这个州正好在乌拉尔山以东,处在西伯利亚的边界上,在过去几年的战争中,这个州接收了将近七百家来自乌克兰以及俄罗斯西部地区的工矿企业,同时,还有大量的科研、教育机构也搬迁了过去。
于是,在过去几年时间里,该州下辖的近三十个城市,无论是从城市规模、人口,还是从工业产值上,都是翻了翻的往上攀升,那一派繁荣的景象,绝对是战前所无法想象的。
但是自从回迁工作开展以来,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已经有将近三百家工矿企业迁走了,该州总共只有不到三十个州辖市,相当于一个城市平均有十家企业消失了,连带着消失的,还有大量的人口以及大量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
这对于那些原本就人口稀少,较为荒凉的西伯利亚边缘城市来说,至少繁荣度上的打击是非常大的,也是非常明显的,试想,当地人会是什么样的情绪?当地的官员干部会是什么样的情绪?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在此前召开的中央全会上,关于战后重建工作究竟应该偏重哪方面,战后国家建设的重点工作应该放在什么位置,成为了一个争论的焦点。
前世的时候,总听人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当时的维克托也就将这句话当做一句话而已,但是现如今,他算是真正的体会到制定一项政策有多么艰难了。
说实话,只看这份文件的开头部门,维克托就能感受到马林科夫同志现在有多难了。
作为一名处在莫斯科权力核心中的人物,马林科夫是不可能仅仅凭借自己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就在如今这个位置上稳坐钓鱼台的,他同样需要别人的支持。那么,谁能够给他支持?毫无疑问,就是类似安德里阿诺夫这样的人,或者说,类似他这种掌控一州大权,拥有中央委员身份的封疆大吏。
在过去几年中,马林科夫在莫斯科中央核心权力圈子里的地位()
蹿升的很快,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过了日丹诺夫,为什么?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日丹诺夫在几年的战争中,大部分时间都被困在列宁格勒,接触不到莫斯科中央的权力。而马林科夫则一直在负责战时工业的工作,他与中东部地区的那些封疆大吏们往来密切,比如说安德里阿诺夫,再比如说沙塔林等等。
现在,联盟在战后经济建设工作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中东部地区的那些州委书记们,不希望所谓的企业回迁工作继续下去,而是希望战后的经济建设工作,能够更多的偏向于中东部地区,那么马林科夫应该抱什么样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