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一时想不明白,干脆不想。
她皱眉看向妙玉,问道:
“那该如何做?”
显然,她并不介意开悟,也不介意出家。
只是这偌大的都中,却没有她能出家的地方。
就像她刚刚所言:
家都未出,如何算是方外?
“我也不知道。”
妙玉摇了摇头,却笑道:
“都说观法无我,但人人是‘我’。”
她说的意思,除了佛教的理解。
也是在说,我和你曾经一样,你就是曾经的我。
不必为此心存烦恼,也不必想不开出家。
也许峰回路转,像我一样摆脱了一切不堪。
惜春终于听出她的真意,叹道:
“可也许只有青灯古佛才能得其真意。”
她此时终于放下戒备,告诉妙玉她确实有青灯古佛的念头。
你的选择虽然不错,但不一定适合我。
妙玉闻言,却摇了摇头,道:
“那也是青灯古佛的‘我’。”
青灯古佛也是一种选择,不一定就比现在好。
你遍寻解脱之法,却不一定能得解脱。
我接受命运的安排,不一定就得不到解脱。
这当然不是在劝惜春接受命运。
只是告诉她,事情还没到那个份上。
两人你来我往直接,都是机锋。
换个其他姑娘,还真不一定能懂。
也就是两个命运相似,又都与佛有缘的才能懂得彼此。
惜春想了想,忽地期待的问道:
“林大姐姐,我以后可以常来找你吗?”
“当然可以。”
自从智能儿离开,惜春已经很久没和人说过这么多的话了。
不知不觉,就连诗社那边的事都忘了。
这边两个佛媛结缘,那边诗社品鉴得正欢。
妙玉和探春都不很合群,一时没在也没人当回事。
只当她们躲清净去了。
宝玉也成功写了首堆叠词藻,缺少感情的诗,送了过来。
被李纨一眼识破,扔在末等之中。
探春这个当事人也一起品评,却再没一个让她潸然泪下的诗句。
好在,黛玉和宝钗的诗有些灵魂。
若无冯一博珠玉在前,二者也算让人惊艳。
不管怎么说,也要排在前列。
李纹、李绮和探春都不熟悉,又不擅作诗。
最后只能和宝玉一样,排在了末等。
湘云和宝琴倒是都有诗才,写出的诗中规中矩。
直到全都品评结束,黛玉才疑惑道:
“槛外人的诗呢?”
妙玉才华不逊于她。
若是不在,黛玉自觉排在第一也名不副实。
这时,李纨一清点人数又发现惜春不在。
“藕榭也不见踪影,这两个跑哪里躲清净去了?”
她这边疑惑,宝钗就笑道:
“可能是园中萧瑟,让她们沉浸其中了,这两个都是出世的性子,说不定在参悟禅机。”
她随口一说,却一语中的。
说着,她还吩咐冯府的几个丫鬟,道:
“你们去找一找,别让两人在园子里吹多了风,再染了风寒就不好了。”
正说着,妙玉和惜春就联袂回来。
一时,众人竟都有些恍惚。
只见二人边走边说,脸上笑容洋溢。
不知道,以为她们是亲姊妹呢!
迎春一脸难以置信,第一个惊道:
“四妹妹和林姨娘这是去作诗了?”
探春这时迎了过去,夸张的道:
“好哇!都说今日为我作诗,四妹妹还说要参与,结果这是少了我这个姐姐,又认了个姐姐回来?”
“咯咯咯!”
众女闻言,顿时在后面笑作一团。
尤其是湘云,眼泪都笑出来了。
妙玉也笑了笑,随后朝众人一礼,道:
“我们在庵堂相遇,就聊起了佛理,一时竟忘了时间,让大家担心了。”
入画这时上前,将一张诗稿递给探春。
惜春在旁面露羞色,有些不好意思的道:
“三姐姐,这是我的诗。”
探春接过一看,惊讶道:
“你这是写给我的?我看你想的是佛祖吧?”
原来惜春字里行间,都是佛偈的痕迹。
送别写得好像要把人送上西天一样!
惜春自然也知道这个情况,所以才羞赧不已。
可她本就不擅作诗,刚刚又聊了很多佛理。
这一出手,就把佛理带了出来。
众女纷纷传阅,各个面露惊色,却不知该如何评价。
这时,惜春上前拉了拉探春的衣袖,低声道:
“我刚在佛前为你祈愿了的。”
见她这副模样,探春的心一软,摆手道:
“好吧好吧!算你过得去。”
说完,她又转向妙玉,问道:
“槛外人的诗呢?”
妙玉看了一眼身边,她的丫鬟就上前一步,也交了稿。
这一次,探春看完有些怅然。
她没说话,而是回身递给李纨。
李纨接过一看,微微露出惊讶之色。
“槛外人这诗写得真好,意境也高,虽少了几分多愁善感,却多了些豁达在其中。”
说到这里,她抬头看向妙玉,口中道:
“此诗当为第一等!但是……”
“但是”一出,李纨又面露遗憾,随后才宣布道:
“槛外人超时了,只能降等录取,归在中等。”
妙玉对此,自然无可无不可。
她闻言笑着点头,还道:
“稻香老农处置的很公道,而且我写的也没那么好。”
刚刚她一直在劝解惜春,因此写出来的诗也都带上了劝慰之意。
诗句之中自然就多了几分豁达。
但妙玉的诗才,比起惜春高出太多。
即使同样受到刚刚的影响,写出来的诗也不是惜春可比。
不仅没有因此失了真意,反而还增色不少。
这时,探春似乎才缓过来,叹道:
“唉!说起来,槛外人此诗与北坡散人的词,真是各有千秋,都是一等一的好,只是一个要我豁达,一个要我想家……”
说到这里,她又话锋一转,有几分调皮的继续道:
“我现在虽还没出海,就已经想通了,可还没出海,又开始想家了。”
众女闻言,先是一愣。
随后就又笑作一团。
“咯咯咯!”“嘻嘻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