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关灯
护眼
第307章 回归本意,家国大义【二合一6000字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很多人只觉被都颠覆了三观,一时不由面面相觑。

尤其是军方的代表们,更是觉得受宠若惊。

或者说,对于黑龙王的认可还有些不可思议。

好在,黑龙王在东海郡的地位尊贵,自然没人敢当面反驳。

众人此时的反应,也都在冯一博的预料之中。

他刚刚去匠造司的时候,就在想这个问题。

“士农工商,四民分业”,是管子提出的概念。

而管子最初的意思,就是士兵、农户、工匠、商人。

“士农工商”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代表了国家最重要的四类人群。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士农工商”的定义却不断发生变化。

尤其是“士”,先从士兵变成了士人,

成为统治阶级的代名词,从此“士”就鹤立鸡群,成为高人一等的存在。

后来读书人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还将读书人定义为“士人”。

尤其是在宋朝时,当“士”只局限于文人的时候,武人地位就急剧下降。

等出现“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俗语,宋朝就已经注定“国将不国”了。

而冯一博在流求看到了各行各业都充满了活力。

尤其是在匠造司,看到工匠们的研究热情。

就想到要在东海郡重新定义“士农工商”。

或者说,是想让“士农工商”回归本意更为贴切。

这是要对东海郡“四民”的地位给予充分肯定,激发更大的活力。

“有人觉得只有读书人才是士,这样的理解显然是片面的,读书肯定是对的,但不该只读一家之言,更不该以此划分高低贵贱。”

在场的,最高学历就是秀才,还是落第的。

他们都很珍惜东海郡给予的地位。

即使有心反驳,也不敢当面折了黑龙王的面子。

而见没人对此提出什么异议,冯一博就继续延伸开来。

“书是什么?书是人进步的阶梯,无论士农工商,都要一起进步,国家才能迈上新的台阶。”

说着,他还举例道:

“兵家有兵圣的《孙子兵法》,农家有农圣的《齐民要术》,匠人有匠圣的《鲁班书》,商人也有商圣的《陶朱公生意经》。”

说道此处,他环顾在场众人,掷地有声的道:

“所以无论士农工商,想要进步都要读书,有条件的也可以写书。”

一直以来,读书人成为专属代名词。

只有读了儒家经典才能称为读书人,还处处高人一等。

即使冯一博也是这样的读书人出身,却对此深表担忧。

他此时也是不吐不快,要将读书人的定义进行扩大。

士农工商都能读书,而且并非只能读儒家经典。

“当然,孔夫子的学问是一切的根基,但他老人家的学问是道,传承的是德行。”

虽然对读书人的定位扩大,但冯一博自然也不会因此全盘否定儒家。

所以说着说着,他又开始往回拉。

尤其是下面落第秀出身的官员,听到这里也微微松了口气。

只觉黑龙王力捧所谓的“士农工商”,应该只是想要提振士气吧?

这时,冯一博却又道:

“但士农工商的学问也不能断,士农工商的学问是术,传承的是技术。”

说到这里,他还笑着总结道:

“道是为人之本,术是生存之本。我们不能只做人,不吃饭,也不能只吃饭,不做人!”

把道和术,比喻成做人和吃饭。

这话说的通俗,下面没什么文化的人也都听懂了。

一时,没读过几天书的众人自然纷纷点头。

“因此,道和术,二者缺一不可,都要传承给子孙后世。”

落地秀才出身的官员们一听。

儒家被奉为道,其他的被说成术。

自然还是能勉强接受的。

尤其是,想到东海郡没什么传道受业的人。

他们觉得自己能理解黑龙王的做法。

而东海郡的士农工商,一听将他们和读书人并提,自然更没什么不能接受的。

甚至,都生出几分受宠若惊的感觉。

“现在我们东海郡还没有多少读书人,但公学已经建了,将来读书人会越来越多。”

东海郡的公学其实一直在发展。

而最大的限制,就是识字的人太少。

有些才学了两年,就已经可以去别的公学当老师了。

所以公学的数量增多,但质量其实有些堪忧。

可这也阻挡不了,东海郡对普及公学的信念。

流求这边每几个村,就有一所公学。

吕宋那边稍差了一些,但一个镇至少也有一所公学。

当然,他们所学的都是冯一博所编写的新学教材。

“可无论是读儒家的,还是学咱们东海郡的新学,都要记住我今日的话,这也是我们东海郡的根基。”

毕竟是第一次露面,冯一博就点到为止。

若是再说的太深,搞不好会引起反作用。

而且,今天的主题是备战和激励士气。

说了这些,就足够让各行各业放心。

至少在东海郡,士农工商都是平等的。

随后,冯一博又说了一些家国大义,以及倭国对东海郡和大魏的祸害。

众人听的都是义愤填膺,一时间恨不得立刻出征。

最后,冯一博结束道:

“希望我今天所说的,在场诸位都能牢记,并传达下去。”

这边的动员大会圆满结束,不提。

单说冯一博让人将参会的王济仁留下。

“见过黑龙王!”

王济仁一到,就微笑着见礼。

他在见到秦家父女的时候,就对冯一博的身份有了些猜测。

今日又参加了动员大会,自是确定了东海郡王的身份。

只是他如今也算东海郡的一员,便跟着叫起了“黑龙王”。

很多事,都是尽在不言中。

冯一博也没多做解释,只笑着道:

“王院长在这边的情况如何?”

东海医学院已经开始运营,王济仁自然就是院长。

“王爷当初的构想极好,但我到了这边之后,却一直无暇他顾。”

提起“院长”,王济仁不免有几分幽怨,又道:

“虽然东海医学院已经建好,但因备战倭国,现在教的都是军医,学的也都是阵前急救之法。”

说到这里,他轻轻一叹,才道:

“至于之前王爷说的,学徒和《村医手册》,怕是要等这场仗结束才能开始了。”

冯一博当初给了一万两银子,答应只要东海医学院走上正轨,并把《村医手册》编纂出来。

他的任务就算结束。

可没想到,才到这边没几日。

东海医学院还没招生,就迎来了军中送来的二百军医。

若非来的时候还带了几个族中小辈,一百人他都教不过来。

如今两百人不说,还不是他所想的学徒。

王济仁忙的焦头烂额,心中自然也难免有些幽怨。

冯一博自然清楚这边的事,所以才特地将他请来安抚。

“此次事件也是突发,我这次奉诏持节回来,也在意料之外。”

他自然听出王济仁的幽怨,笑着解释了一句,又道:

“不过王院长放心,我今日找你过来,除了叙旧之外,也是要对这事给个说法。”

说着,他一摆手,旁边人就搬来一个锦匣。

待放在桌上打开之后,下人又将匣口转向王济仁。

这时,冯一博才道:

“这是一点心意,还望王院长不要因此事有了嫌隙。”

满满一盒金龙,码放整齐。

此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差点晃瞎王济仁的眼睛。

只一扫,横竖差不多十乘十。

最主要的是不止一层。

也就是说,至少有几百金币。

价值几千两银子。

实际上,这盒子看着不大,

但不算盒子本身就重有二十二斤。

正好五百枚金龙。

他之前就用金钱加理想,将王济仁忽悠过来。

如今实现理想还需一段时间,自然就用金钱再找补一下。

“王爷此次奉诏持节征讨倭国,也是为了家国大义。”

王济仁咽了咽口水,却摇了摇头,目光从金龙上挪开,正色道:

“再说,此前王爷给的已经足够,我在这边的待遇也是极佳,所以这钱还请王爷收回去吧。”

说到这里,他的眼神也越发坚定。

他先将匣子扣上,用力推回,道:

“放翁曾言‘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虽我只是个学医的,但也知道什么钱该拿,什么钱不该拿!”

冯一博一听,不由感慨道:

“王院长的风骨令人敬佩,看来今日我所言有些偏颇了,‘术’的发展固然也重要,但不能失去‘道’的根基。”

一句“位卑未敢忘忧国”,让他感慨良多。

这是儒家留下的精华,也是国人的精神内核。

“王爷不必自谦,今日会上所言,极为发人深省。”

王济仁闻言,却摆了摆手,又道:

“我到东海郡后,除了警示馆,就发现这里并无贵贱之别,不管是士农工商,还是江湖郎中,都也无人随意轻之。”

东海郡各行各业都蓬勃发展,各方面的人才也都是急缺。

街头游医,江湖郎中,在大魏算是贱业。

但在缺医少药的东海郡,却一样受人尊重。

王济仁身为医者,对此自然感同身受。

说到这里,他正色道:

“正是因此,结合王爷今日所言,才让我颇有些感慨,再加上王爷所言倭国之害,也让我明白什么是家国情怀。”

说到这里,他微微顿了顿,才恳切的道:

“所谓风骨,不过是受王爷之感召罢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林白叶宿心 特工法师 轮回三部曲之逆苍 亚人娘养成后,她们都想报答我! 天降锦鲤宝宝,我在荒年旺家添财 殇神录 开局移植妖魔心脏,成为绝世凶物 吞天万剑诀 综武:秋斩刑场,斩首就变强 进击的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