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朝堂,君臣议事。
秦王闻听王猛之谏,大悟而喜:先生之计大妙。若非王公提醒,朕几自误!
因此马上改口,即从燕使之请,遣洛州刺史邓羌引两万精卒前来救燕。
初秋七月,燕国大将慕容垂、傅末波率八万大军前来抵抗晋军,两军对峙于枋头。诸将见晋军势大,各怀惧意,纷纷议论,莫衷一是。
司徒左长史申胤说道:以桓温声势,似能有为者。然由我观之,其必无成功。
黄门侍郎封孚大奇,问道:公何谓如此?
申胤:晋室衰弱,桓温专制其国,朝臣皆不与同心,必将乖阻以败其事。桓温又骄而恃众,怯于应变。今既驱大军深入,需知兵贵神速,彼却干犯兵家大忌,值此可乘之机,反倒逍遥于中流,不趋其利,反欲持久,坐取其胜,天下宁有此事哉!若迁延时日,从秋至冬,休说水枯舟滞,便是粮草一旦不继,则必不战自溃,此自然之数也,某故预知其败。
封孚听罢此论,大为赞佩。
慕容垂升帐,谓诸将道:国事危矣,惟有决死一战。公等各宜尽心竭力,以报朝廷。
诸将:便请殿下派将,我等无不从命。
慕容垂点头,唤过范阳王慕容德:桓温大兵尽集于此,粮草需经漕运,必经石门运来。将军可引重兵前去紧守石门,不必与之出战,只需令其粮草不入,便是大功一件。
慕容德领命,自引一万精兵去了。
慕容垂又取第二支大令,付予偏将军李邽:桓温若见石门不通,必使人从旱陆运粮。将军可引一军抄山径险道,埋伏于险隘,务必尽得其粮草,以供我军使用。
李邽得令,自引本部军兼道埋伏去了。
先说慕容德一路,引一万兵至于石门,晋军尚未到达。
慕容德谓部将慕容宙道:将军可引一千军前去哨探,能战则战,不能战则回。
慕容宙:晋军向来轻佻,怯于攻坚陷阵,追击逃兵时又不计其败。某可引少数军去,则必能诱其前来。
慕容德称善,便使其引二百轻骑前去哨探,将余军分作三处埋伏。
慕容宙依计而行,引二百轻骑前哨至五六十里,果遇袁真引前锋大军前来,二军相遇。袁真见燕军兵少,尽驱大军来战,慕容宙稍一接战,回马便走。
袁真挥兵奋追,未出三四十里,燕军伏兵大起,慕容宙复引二百骑回战。袁真兵大败走回,又被燕军伏兵出截,三下夹攻。
袁真只顾单骑逃回本营,然后收拢余众,见折去五千人马,于是士气大挫。
桓温闻报石门兵败,不惊反怒,于是令将战船停于黄河北岸,引步军皆都上岸列阵。
慕容垂闻晋军登岸,亦领军出,两军在河岸对圆。
桓温领先出马,单叫慕容垂出阵,以马鞭点其额而叫道:某出兵不到百日,已尽得淮北及徐、豫二州,兵指邺都,不足百里。今大兵至此,你胡虏焉敢对抗天朝?识时务者,若能举国以降,尚不失封公封侯之位也。
慕容垂并不发怒,从容笑答:公不闻强弩之末,其势不能穿鲁缟者耶?趁此河中有水,公若退兵尚留脸面,若迟些时,恐片甲不归,悔之何及!
桓温大怒,回首问道:谁敢出马,与我擒此逆贼?
先锋军中有燕国降将段思,乃被废太妃段氏之弟,一见慕容垂两眼冒火,挺枪而出,叫道:让某见此头阵,取慕容氏首级,与我家姊报仇。
桓温允之,拨马回阵观战。
慕容垂见来者是段思,不由大怒,便要亲自出战,擒此叛国之贼。
只听背后马挂鸾铃响处,似一声炸雷响在耳边道:杀鸡焉用宰牛()
刀,有事末将服其劳。殿下请退,将此卖国之贼交予咱家!
一骑踏雪乌骓飞驰而至,让过慕容垂,拦住段思,交马只一合,已将段思擒拿过鞍,复回马回阵,将段思掷于地上,令军士绑了。自出马至擒将回阵,直瞬间之事。
两军皆大骇,慕容垂看时,见出马者正是参军爱将悉罗腾。
桓温大惊失色,回顾左右:彼军中竟有如此猛将耶?尔等原外国降将,不可轻易临阵,枉自坏了性命,且损我军威。
话音未落,军中恼了一人,也不请令,暴叫声中出马,直入敌方军阵,从斜刺里向悉罗腾背后杀至,欲抢回被擒段思。
桓温及诸将看时,却是原后赵降将李述。想是不忿桓温方才之语,这才奋勇而出。
说时迟,那时快,顷刻之间,李述已至敌军阵前,手中一杆银枪只在悉罗腾背心弄影。燕军一齐鼓噪,有人叫道:将军小心背后,有人暗算!
悉罗腾在马上回身,大叫一声,使一招顺水推舟春秋刀法,寒光闪处,李述首级已离身而起,旋转飞向空中,与尸身同时砰然落地。
李述坐下马背上无主,跑回本阵,连主人也不要了。
桓温见瞬间折了两员上将,不由心中着慌。
慕容垂将手中鞭梢一指,令击鼓吹号而进,上前冲杀。晋军大败,保着主将桓温走奔回船,驶离江岸,燕军这才不追,得胜还营。
桓温见首战不利,于是引军还于南岸,二军复又相持。
转眼之间,已入仲秋,天旱不雨。果不出郗超所料,汶水、清水及新开三百里河道渐浅,运行不畅,只容小舟往来。
桓温倒也不慌,命令豫州刺史袁真,引本部军进攻谯郡、梁国,凿通石门,连接睢水与黄河,用以运粮。
袁真领命,亦欲将功折罪,于是引兵力战,不几日即克谯郡、梁国,但因工程浩大,石门一时未能凿开。
慕容垂小胜数阵,已扭转屡败之势,稳住阵角军心。此时见桓温久持不战,料其必是分兵前往石门。慕容垂于是将计就计,命在大营中多增鼓角,虚插旌旗,并令一千骑兵分为两班,每日轮换,在江岸驱驰挑战,以惑晋军;却暗将手中大部骑兵一万五千人尽行交付己弟慕容德,令其趁夜潜行,越出桓温之后,直逼石门,以阻挠晋军开凿水路。
自己仍然留守枋头,以牵制桓温本部大军。
桓温因见燕军每日搦战,且有时慕容垂亲出跃马江岸,故此丝毫不疑,只在寨中浅斟慢酌,等待袁真捷报,一面遣使回朝催促粮草。
转眼又至九月暮秋,慕容德到达荥阳,与袁真战于石门。
袁真未料燕军竟忽然在此出现,仓促持兵迎之,一阵而溃,狼狈逃回谯郡。事到如今,凿通石门方案完全失败。
石门兵败消息传至枋头大营,桓温长叹一声,后悔不及。此时前进不得,粮草将尽,不敢坐困于此,只得下令悄悄收拾,预备全师而退。
十九日,因水浅难以行舟,桓温命令焚烧舰船辎重,全军弃舟登岸,由陆路向南撤退。恐燕军闻信来追,于是安排大将各引精兵断后,缓缓而退。
前燕众将见南岸火光大起,晋军船舰尽焚,急入帐请战:桓温***战船,必是粮尽退军。请殿下发令急追,必擒桓温,一战而定。
慕容垂笑道:桓温极善用兵,诸公不可造次。其大军初退惶恐,必严设警备,简其精锐以为后拒。我等此时击之未必得志,且有败兵之忧,不如缓之。彼若庆幸我军并未追来,必尽撤其伏而昼夜疾趋;我俟其士众力尽气衰之时,然后引轻骑击之,则无不克。
于是整点军马,趁黄河断流引三军涉溪而渡,进军河南,并使人兼程南下,于路放出风来()
,说晋军南撤途中河流、水井,都已被慕容德率骑军下过毒药。
桓温闻之,虽有犹疑,但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命令士兵远离河流,凿井而饮。
如此桓温大军一面撤退,一面遗井与追击燕军,南撤七百里。
慕容垂闻而大喜,将步兵辎重皆留之于后,只亲率八千骑兵在后面慢慢跟随,与桓温亦步亦趋。晋军以为燕军不敢深入,于是整队探路而行,每日只走五六十里。
如此走了十多日,终至襄邑。晋军眼见淮河在望,乃心中大定,不复防备。
桓温到此,亦长舒一口气,见天色已晚,下令就地临水傍林结营,休息一宵,明早起行。
三军安营已毕,争锅夺灶,一阵喧闹,传餐方罢便即进帐,放倒身躯便睡。因连日行军凿井,皆疲累已极,又见将及故国,故各营诸将皆鹿角不竖,岗哨不设,放心大胆已极。
当夜将至三更,忽闻马蹄顿地而来,犹如地动山摇。
慕容垂引八千久逸精骑奔到,直杀入晋营放火杀人,便似砍瓜切菜,轻易至极。
晋军直被斩杀万余,方猛醒披衣应战,睁眼看时,四面皆是燕国铁骑,眼前尽为滴血马刀,自家军将残肢断臂,零落满地;中伤士众,倒地辗转呼号——怎一个惨字堪说!
早有部将趁乱,从睡卧中扯出大将军桓温;来不及顶盔贯甲,只扯过一床毛毡,胡乱裹在身上,扶其上马,不分东西南北,只望着淮水狂奔。
晋军损兵万余,此时猛醒,余众仗着地埋精熟,亦随后向南奔逃,慕容垂追之不及。
桓温眼见河岸在望,自知河中必有自家战船,于是心中大定,缓下马来,以等后面步军。正在此时,路左忽然响起一通火炮,号角长鸣。
炮号声里,密林中一彪骑兵奔上坡来,迎面截住晋军,不分青红皂白,又是一通狂杀。桓温大惊,急问是何处兵马。
亲军来报:是燕国骑兵,旗号上书燕骠骑将军慕容字样,乃是慕容德兵马杀来也!
桓温惊呼:此贼不在荥阳,却如何却到了这里?如此,孤命休矣!
原来早在桓温南撤之时,慕容德见袁真被自己所败,则晋军粮道已断,必然南返败撤,故率骑兵星夜兼程,早早赶到襄邑设伏以待,至此已等了十日之久。
其未料晋军行程如此之慢,桓温若再不来时,正欲引军北返,却于此时等个正着。
桓温正在危急之间,一彪人马从斜刺里杀来,荡开慕容德骑兵。
为首大将正是前锋都督袁真,叫道:主公快走,某来断后!
慕容德这一阵好杀!直杀得人头滚滚,血满沟渠,晋军又折三万。
到至江边,桓温回顾部众,仅余七八千人。由是心中凄惶,令人催军前行,步军疲累至极,却已走之不动。桓温无奈,令众军坐于泥地里稍息,以待后军。
正在这时,忽听后面鼓声动地,不知又有哪里兵来,左右皆惊骇欲死,复催军起身。众军不起,桓温令禁军以马鞭抽之,却是抽起这个,那个复又坐倒,怨天恨地。
只见一军飞来,为首者正是郗超,叫道:秦王苻坚遣苟池、邓羌二将来接应燕军,从洛阳杀来,我三万军皆被其与燕军绞杀。今袁真将军拼死殿后,若再不走,俱为齑粉矣。
晋军听了,无须再加鞭打,爬起来就逃。
后面秦军果来,又被裹去三千步卒,只余五千兵马,回至谯城。秦兵追杀二十余里,收兵还国,桓温只得收集散卒,屯于山阳。
燕军还师归国,举国欢腾。慕容恪乘胜挥军西进,略地至崤谷、渑池。
燕王随即以慕容筑为洛州刺史,镇守金墉,慕容垂都督荆、扬、洛、徐()
、兖、豫、雍、益、凉、秦十州诸军事,镇守鲁阳。
桓温深以此败为耻,又恐朝廷见责,于是使人上疏,皆归过于袁真,称其为前锋总督失略,致败三军,宜问重罪,念其前功,可贬为庶人。
晋帝从奏,诏命黜袁真为庶人,复令桓温还于本镇。
袁真军为桓温指挥所误,后又拼死救他性命,至此反为所谗,自然大怒。
遂据寿春叛变,并暗中勾结秦、燕二国,欲尽夺淮南之地。
至此朝廷大慌,复恐桓温亦因羞恼而反,不但不敢追究兵败之责,另命侍中罗含带牛酒于路劳军,并命其子桓熙为豫州刺史。
桓温遂先还军江陵,后又移镇广陵。
燕主慕容暐闻袁真寄书来降,不由大喜,诏署其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淮南诸军事、征南大将军、领护南蛮校尉、扬州刺史,封宣城公。
袁真二子袁双之、袁爱之分别杀梁国内史朱宪、汝南内史朱斌,亦举兵叛晋。
来年二月癸酉,袁真不幸病死。陈郡太守朱辅立袁真之子袁瑾继嗣,自称豫州刺史,固守寿阳,求救于燕主慕容暐。
夏四月辛未,桓温部将竺瑶攻击袁瑾于武丘;八月癸丑,桓温再击袁瑾于寿阳。
太和六年春正月,秦王苻坚遣大将王鉴、张蚝来援袁瑾,却被桓温部将桓伊、桓石虔击败。不久桓温攻破寿春,俘获袁瑾。
于是命造槛车,将袁瑾、朱辅及其宗族数十人全部送往建康斩首。袁瑾妻女被赏赐将士为奴,其所侍养之数百乞活军则被活埋。
从此豫州彻底落入桓温之手,桓温再次掌握建康北门锁钥。
历史真相:桓温自负才能过人,久怀异志,因此屡次发动北伐,望效当初魏武帝曹操,先为国家建立功勋,然后回朝接受九锡,从而夺取政权。前两次得胜即归,不能彻底巩固战果,是恐自己长期远离朝廷,被朝中大臣反制。但因至此第三次北伐失败,桓温在朝中便声望大减,终至图谋不成。
寿春之战后,桓温曾问郗超:此胜可雪枋头兵败之耻乎?
郗超摇头道:未也。将军不如效仿伊、霍,废立皇帝,以重立威权。
桓温甚善其言,至此方知郗超对自己十分忠诚,并未因自己夺其父军心怀恨怨。
太和六年十一月,桓温带兵入朝,剑履上殿,威逼褚太后废除司马奕帝位。百官凛惧,并无一个敢言。
褚太后大惊问道:皇帝并无过错,何无故废之?
桓温:天子骄奢yin侈,纵欲伤身,患有瘘病,满朝皆知。因其无后,却使宠臣相龙、计好、朱炅宝等人与后宫美人私通,所生三子,皆充皇子建储为王。如此污秽宫掖,倾颓社稷,混淆王嗣,如何容得?
司马奕因纵欲患有瘘病是实,褚太后反驳不得,且惧桓温之势,只得集百官于朝堂,诏废司马奕为东海王。
而后桓温亲率百官至会稽王邸,迎司马昱入朝,拥立为帝,是为简文帝,改元咸安。
桓温既行废立,自思权臣恶名已经坐实,遂对朝中异己力量大加废徙。
武陵王司马曦好习武事,又在朝中担任太宰重职,桓温便以“聚纳轻剽,苞藏亡命”为由弹劾,免去司马曦与其子官职,令其返回封国。又逼新蔡王司马晃自首,称与司马曦、司马综、着作郎殷涓、太宰长史庾倩、散骑常侍庾柔等人谋反,将其收付廷尉,请予诛杀。
简文帝不许,但终将司马曦、司马晃废为庶人,殷涓、庾倩、庾柔等人皆被族诛。
颍川庾氏乃是晋朝高门望族,势力强盛,庾希、庾倩等兄弟六人皆为朝中显贵,深为桓温所忌;庾倩、庾柔被诛后,庾蕴饮鸩自尽,庾希则与弟庾邈、子庾攸之()
逃入海陵陂泽。
青州刺史武沈是庾希表兄,暗中为其供应粮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