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大家更听不懂了,唐僧问道,“既然评价这么高,那你刚才为什么还说米芾对这幅字不满意?”
何仁打开手机,找到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蜀素帖》图片,指着上面的字说道,“你们看这幅《蜀素帖》,里面用了很()
多枯笔和刷笔的技巧,这不是米芾想用,而是因为蜀素的年头太长导致他不得不用这些技巧。”
在何仁的指点下,众人发现还真是这么回事,有不少字的笔画都有略微不同,眼前这幅字确实看起来更流畅一些……
“就这么简单?”
“肯定没有这么简单。”何仁摆摆手,“我刚才说了,米芾写《蜀素帖》的时候是三十八岁,正是他书法风格转变期。”
“风格转变期?”
“没错。”何仁打了个响指,“就是在这一年,米芾在短短一个半月时间内,连续写了《苕溪帖》《殷令名书头陀寺碑》和《蜀素帖》三幅佳作,但三幅作品的风格都不一样……”
说到这里,何仁还把另外两幅作品的照片都找了出来,试图让大家听明白他在说什么。
但收效甚微。
在场的几人都不擅长书画,根本看不出来什么风格,在他们看来,都差不多……
何仁叹了口气,“直到五十岁以后,米芾的风格才趋于稳定,达到了‘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何以为主"的境界。”
众人面面相觑,一脸懵逼,他们是真听不太懂何仁在说什么。
还是张诺缓解了大家的尴尬,“你的意思是,米芾当初给邵伯温写了一幅《蜀素帖》,然后不太满意,等到自己风格稳定之后,重新写了一幅?”
“对。我推测就是这样。”
“证据呢?”
“米芾的字就是证据。”何仁越来越自信了,“只要是见过米芾书法的专家,都能看出来,这就是米芾晚年的风格。而且《蜀素帖》又是他写过的东西,再写一幅也不是没有可能。”
“既然是这样,这幅字为什么一直没有被人发现?”
“米芾毕竟已经给邵伯温写过《蜀素帖》了,而且人家都当成传家宝了,米芾再拿出来一幅也不太好,所以就自己收藏了呗。”
唐僧一惊,“你的意思是这个黄杨木的书格是米芾后人的?”
何仁两手一摊,“有可能,但是这个就真没有证据了,推测都没办法推测……”
众人都沉默了,张诺问道,“如果是这样的话,一定很值钱吧?”
何仁点点头,“我觉得比台北故宫博物院那一幅要好,毕竟上面没有乱七八糟的钤印。但是这种作品不能用钱来衡量,我觉得是无价之宝……”
何仁也激动起来,米芾的《蜀素帖》,这妥妥的国宝啊,他回去又能抽奖了……
就在何仁激动的时候,他的手机响了,刚一接通,就听见刘飞焦急的声音,“仁哥,不好了,刚哥被人碰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