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江骏走到的第二颗红球的角度比较舒服,打进红球后白球往右后方滑了一段距离,可以击打第三颗红球的同一个袋,而且角度很理想,依然可以用同样的杆法走第四颗红球同一个袋。
虽说不管是走中袋还是走角袋,都没有什么绝对意义上的好坏之分,但是这里面会有一个问题。
假如持续走中袋的话,到最后一颗红球时,如果角度不舒服的话,比如凌志打进红球后白球向下走,或者江骏打进红球后白球向上走,那么之后便需要绕球台才能让白球走到击打蓝球中袋的位置,等于是浪费了时间。
然而如果持续走红球底袋或者顶袋的话,不管是走多一些还是少一些,想要让白球叫到蓝球的话,无非是用的杆法不一样,吃的边库不一样,但终究不需要绕球台才能走到蓝球的中袋。
所以到底是走第五颗红球的中袋还是角袋还是有些微的区别的。
可惜的是,等到凌志意识到这点区别的时候已经晚了。
在击球的过程中,凌志用眼角的余光也观察到了,江骏的击球速度并不是那么快,这也让他无形当中放松了警惕。
但是,因为凌志早早地在击打第三颗红球时叫了中袋,所以此后第四、第五颗他也就顺势走了中袋,一开始凌志没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妥,不过在走到第五颗红球时,他终于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他下意识地走了一个白球向下的角度。
凌志皱了皱眉,他的脑海中快速闪过了以前看直播的时候记住的一些画面,以及教练曾经告诉过自己的一些统计数字。
在叫蓝球的中袋的时候,如果此时白球在下半台,那么选手们有91.8%的概率会控制白球走过蓝球与中袋的连线,这样做是为了方便接下来让白球走下半台的红球。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万一白球力量小了,尽管对于选手来说接下来让白球叫红球会存在一定困难,但是他的进球并没有任何难度,因为此时选手的视线是正对着中袋袋口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一习惯刻在了选手们的骨子里,当一位选手叫任意一颗球的中袋时,都会把白球走到使自己的出杆方向尽量平行于底库的位()
置,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能使自己在出杆的时候看清楚袋口的全貌,从心理层面上来讲,会让选手觉得自己的进球成功率更高一些。
同样的道理,假如在进攻点位黑球的左侧底袋的时候,如果选手将白球走到了右侧袋口附近,那么就相当于要打黑球的反角,也就是说,选手在出杆时余光是看不到左侧底袋的。
看不见,心里也就没底,心里没底,就容易失误。
所以凌志在刚刚放松的状态下将白球走多了一些,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不知不觉间陷入到了一种心理惯性当中。
此时,凌志的第五颗红球进球一点难度没有,但是想要叫到蓝球中袋,不可避免地需要发力绕球台,一旦选择绕球台,那就大概率要输掉这场比赛!
而江骏这个时候也刚好打到了他的第五颗红球,他并没有追求速度,反倒还好整以暇地看了一眼凌志这半边球台的情况。
他没多说什么,直接趴下身来进行瞄准。
从始自终,江骏都是在走红球的同一个袋口,也就是右侧顶袋!
凌志不知道江骏在这次比赛前是不是就已经设计好了打法,因为现状已经容不得他多想,犹豫了1秒后,凌志下定了决心,改变了先前的计划,趴下身来和江骏同时出杆将各自的最后一颗红球打进。
江骏依然是用相同的杆法将白球拉到了中线附近,而就在他准备趴下身击打蓝球的时候,凌志很快再次出杆,先行打中了蓝球!
蓝球应声落袋,只不过落的不是中袋,而是左侧顶袋!
没错,凌志临时改变了计划,并没有尝试发力绕台走蓝球中袋,而是轻推白球走蓝球的左上顶袋,这样可以让白球快速停下来,但另一方面,则增加了进球的难度。
好在最后结果不错,凌志顶住了压力,先行将蓝球打进,赢下了这场比赛!
周围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凌志这才发现,时雨露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到了自己身后,轻轻鼓着掌,当然,也还有一些自己不太熟悉的人在鼓掌。
江骏似乎没有想到凌志会这样选择,他趴在桌面上良久后,直起身来,面朝凌志,脸上已经没有了比赛前展露出的那股笑容:
“我没有想到,你没有让白球走蓝球中袋。”
叫好位置击打蓝球的中袋自然要比打底袋或者顶袋要简单得多,这是斯.诺克选手们不成文的共识。
凌志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走位没走好嘛,就准度来凑了,也是想赌一把,万一蓝球没进,最后还是你赢!你该不会要跟我说,不能走蓝球的顶袋吧?”
“准度来凑是么。”
江骏低声嘟囔了一句,随后又露出了熟悉的微笑:
“当然不是,只要打进蓝球,不管走哪个袋都可以。凌兄,按照约定,算你赢了,那么这张桌子就归你了!”
说罢,江骏便收拾球杆离开了这张球桌。
凌志有些茫然,江骏的最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恰在这时,时雨露拍了拍凌志的肩膀,笑嘻嘻地恭喜他道:
“师兄,你可真行唉!”
“什么真行?你说刚刚那场比赛?我纯粹是有点运气罢了。”
“我不是说这个。”
时雨露摇了摇头,指着眼前的这张球台,解释道:
“江骏他平时对球台很挑剔呢,他在俱乐部练球的时候,基本上也就是在这张球台上,要是有学员占了这张球台,他会毫不客气地要回来。”
“而今天,他竟然把这张球台让给了你,真的是特别少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