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杨趁着早上把手头大部分的工作都收了尾,把剩下一些零碎零碎的交接事宜交给了下属,到了午时,阿杨就签了字离开了步军司。
他早上上职路上绕路去找了张英风,约了他中午一起吃饭。
张英风原以为阿杨中午约自己吃饭就是为了讨论教学安排,原先准备了一肚子的话要说,没成想阿杨的主要目的就是奔着吃来的。
很多人说考上开封书院算是半只脚迈进了朝廷。
这话说的不差。
有时候官家对他们比对朝廷官员还上心点。
往大了说,他们书院所聘的授课先生,哪个不是当世的大儒。朝廷任命给他们讲学的大先生,哪怕再忙,都不懈怠每旬书院的讲学。
往小了说,书院膳房的厨子,来自天南海北,擅长各式菜肴,方方面面照顾各地学子的口味,自阿杨师父在书院求学的时候起,书院的膳房就已经美名在外了。
每份菜都是一人份,为了照顾一些学生的食量,量并不大,同时,每份都便宜过了头。
阿杨直接拿着两个托盘,从膳房这头走到膳房那头,好奇地看着各色自己见过的没见过的菜肴,凡是自己喜欢的或是好奇的都会拿上一碟,直到两个托盘装满了还往上垒了一层,走遗憾地收手。
定个小目标,之后一段时间把书院所有菜式都试一遍!
阿杨和张英风面对面坐着,一边吃一边聊,哪怕阿杨没这个意思,也还是不知不觉说到了学生武课的事情。
先让这些身娇体弱的读书人活动开来,给他们松松筋骨,等学生的身体锻炼得好一点后,再让学生逐渐学习正经武学,之后最好能让他们每天都抽出时间在书院新开的演武场跑上几圈,慢慢把体力练上去。
早几十年大宋读书人的武风还是兴盛的,但随着秩序的加强,天下太平,交通便利,新一代的年轻人身子也越来越弱。前些年考上的年轻人,一只老鼠能把五个人吓得上蹿下跳,被逼得不敢进门……
不止如此,如今游学之风盛行,三天两头有学生病倒在路上或者遇上险事,严重的甚至人都丢了……
诸多事况之下,官家表示:“……是要练练了。”
在书院的安排下,武学三日一节小课,十日一节大课,阿杨不能天天跑来教书,术业有专攻,具体的锻炼和基础教学还是由有系统武学教学知识的各门派的人来进行。
张英风在的目的也就是这个。
安阳的定位就如同范仲淹等朝廷委任的文课先生那样,每旬来讲一节课。
之前峨眉派给出的教学计划阿杨是看过的。无论是男学子还是女学子,两边他都有过目。
男性天然的在力气上优于女性,但也因此,他们总是容易对自己的能力有过分的高估,既要压,又要练。而女性则因为力量的弱势更要为她们选择合适的招式。
总之,两边都让人头疼。
最后商量了许久才定下最后的方案。
“杨大哥!张先生!”
阿杨听见林瑾的声音,回头就看见林瑾端着托盘向他走来。远些的地方,还在选午膳的李寻欢也向他们看来。
林瑾端着餐盘走到阿杨身边,语气中带着期待:“我可以坐这边吗?”
阿杨看了眼张英风,见他没有反对的意思,便让林瑾坐下了。
没多久,李寻欢便坐在了林瑾对面。
两个十几岁的少年人在身边一坐,一边咔咔干饭一边眼睛亮亮地向阿杨和张英风打听武课的事情,满是期待。
李寻欢还好,他自有师承,一手飞刀让林瑾惊羡多年。
林瑾是真的对此期待已久。
()
他幼时体弱,好不容易保住性命,身子从此却也受不了累,好在天资聪慧,读书什么都没落下,只是想习武是不可能了。
林瑾自觉身体已经挺好的了,但贾敏却放心不下,知道书院要开武课之后,还想过能不能让林瑾免修。
后来请顾先生把了脉,又推演了命盘,确定他已经破了死劫,身体也能受得了基础的锻炼,贾敏几乎喜极而泣。
阿杨在林瑾身边,感受到他身上那种少年人勃勃的生气,感觉自己因为长时间加班而疲倦的心灵都被滋养了。
张英风闭口不答,试图把话题带偏,看起来也比平日要严肃些。
张英风是峨眉弟子,对底下诸多师弟有一套管教的方法。下面的人多了,就不能让自己给他们一个太好说话的形象,尤其是要教授武艺的时候,否则会让他们觉得可以讨价还价,闹个没完。
阿杨倒是无所谓,夹了块糖醋排骨,对林瑾道:“倒也没什么不能说的,不过你知道也没用,你们那边是的先生是武当请来的,和峨眉的路子可能不一样。”
但林瑾就是好奇,缠着阿杨想让他多透露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