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雁北洛阳江南,想到哪儿就去哪儿了,有时候想去的地方路途太长,会跟着()
商队走一段,会省些功夫。”
“那为什么那些游学的人不与商队一道走?这样不是会安全些吗。”林瑾在荣禧堂时就想问阿杨要一些游学的参考,如今有人起了话头,也忘了杨大哥要变成姐夫的变扭,兴致勃勃。
“一般的商队出行,少说要八个镖师护送。商队在外,一般是不带人上路的。除非是在出行前就说好,有熟人担保,签了契才能带上人。”阿杨解释道。他自己是个例外,基本没什么参考价值。
薛宝钗对商队的事情了解得比阿杨多,又详细给林瑾解释了一下。阿杨借着吃点心掩饰,偷偷去看黛玉,正好对上她的眼睛,二人忍不住,相视一笑。
黛玉的茶恰好泡好,下人来为黛玉和林瑾沏上,虽然阿杨面前没有茶,却一时不知道是给阿杨沏黛玉的茶,还是去给贵客再泡上一壶。林姐儿是个讲究的主,指不定嫌弃那臭男人喝她的茶呢,她又是老太太的心肝头,若是她恼了,还不知道上面怎么罚她们呢。
黛玉对下人道:“怎么不去沏茶?”一边对阿杨道:“只是这茶味轻了些,不一定合你的胃口。”
黛玉哪里不知道阿杨的口味,他虽然好酒,喝茶要么消遣时间,要么纠结解个渴,她多少好茶糟蹋在阿杨那儿了。有时他虽是认真品了,但黛玉却从来没有看到他有那种特别喜欢的,阿杨自己没有注意,他去黛玉屋里的时候,给他沏的茶时常换,但只以为是林妹妹换了茶,没想到是黛玉在借此了解他的口味。
阿杨对上黛玉的视线,她大大方方,眉眼弯弯,双瞳剪水,对着他笑。
“没事,我对茶的味道没什么讲究,倒是谢过林妹妹的好茶了。”这声“林妹妹”早被他抵在舌尖,直到今日才大大方方唤出来,阿杨整个人都好像亮了一度,看着黛玉的眼睛神采奕奕。
三春对江湖人有一些刻板印象的误解,并没有觉得阿杨因为一杯茶顿时精神了有哪里值得奇怪的,就算阿杨举着茶杯大叫一声:“好!”,她们也只会觉得是正常情况。
茶的确是好茶,茶香悠远却不厚重,阿杨单手拿着茶杯,无意识把玩,细细嗅着茶香,应该是新茶,味道空灵干净,但不是阿杨印象中黛玉平日惯爱喝的那种。
是难得的好茶,却是更贴合阿杨的口味。
阿杨第一次喝到这么合胃口的茶,一边细细嗅它的茶香,偶尔抿上一两口,居然无意识间喝了不少。
“确实是好茶。”阿杨惊喜,不似照本宣科的恭维。
他下意识抬头与黛玉对上视线,就看见她眼中带笑。
阿杨看上去高兴得像要出去跑上几圈才能冷静下来。
“凤姐姐那儿给了不少茶叶,不若你带一些回去?”黛玉问道,语气娴熟自然,似平日让阿杨带些点心回去那样。
“不了,我平日不怎么会泡茶,我师父也不太喝这种口味,若给了我,平白糟蹋了茶叶,只盼着下次找林妹妹讨茶喝的时候,别嫌我就是。”阿杨摸了摸鼻子。
阿杨的师父是黛玉的老师,师徒二人还是和林家一起来的,三春不意外他们的娴熟,只是对比阿杨现在自然的样子,他刚才的表现有些太内敛沉默了,却也只以为他面对陌生的姑娘一时放不开,没有多想。
但阿杨放松了下来,气氛活跃了不少,哪怕偶尔的安静,也不再显得尴尬,姑娘们安心说笑,也不用再时时刻意关照他一下,免得怠慢了贵客。
放松之后,想起黛玉与阿杨的关系,一些想法在心头滑过,想要打趣,但当事人就在边上,便放弃了这玩笑。
迎春不知道自己无意中猜到了真相,看着钗黛二人道:“趁着你们开学前我们姐妹多说说话,等过春祭,想见你们不知道要等何时了。”
()
薛宝钗入了书院,薛家人也不好一直在贾府住着,估计也快搬走了。
迎春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羡慕她们,但是她想,若是等她老了,回想自己人生,大约会有些遗憾吧。
但是生在贾府这样的家庭,她们又能怎么办呢。贾府自己有读书的地方,她们家也不兴姑娘天天往外跑。除非能考上外面知名的书院,但是她们这样的人,如何能成呢。
迎春的目光落在了探春身上,探春是庶出,弟弟又不成器,她比别的姐妹更要强些,至今还在看书,之前还偷偷和林妹妹借书来抄。
若是她真的能成……也是给府里的姑娘多了条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