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瞧着林妹妹爱吃这桂花糕,不如我我这碟也给她送去。”薛宝钗吩咐丫头去给黛玉送桂花糕,见黛玉回头看向自己,笑着偷偷对黛玉比口型:“你这促狭鬼,今儿可被我抓住把柄了。”
黛玉暗里偷偷向薛宝钗讨饶,二人隔着三春笑闹。
“林妹妹和宝姐姐说什么了,难得见林妹妹这模样?”二人动静太大,探春笑问。
黛玉面上镇定,耳尖绯红。
薛宝钗瞧了黛玉一眼,笑道:“正与林妹妹说呢,现在还是杨家哥哥,等过了春祭,还得唤声先生。”
春祭之后,各书院开学,故薛宝钗才有此说。
“哦?怎么说?莫非——”贾母对此也起了兴趣,脸上笑容越盛,看阿杨的眼神越发满意喜欢。
阿杨脸上挤出一丝耗尽演技的腼腆,道:“承蒙官家看重……”
“好孩子——”贾母笑弯了眼。
虽然三春不去书院,但宝黛二人很快就是开封书院的学子了,也就是说,等开了春,宝黛和林瑾都要唤阿杨一声先生。
这边小辈说话,那边贾母偷偷拉着顾修竹问道:“烨熙也有婚配了?”
得到否定的答案后连问:“可在相看了?可有喜欢的姑娘了?”
顾修竹一顿,看了眼阿杨,又看了眼黛玉,抿了抿唇。
那边贾母又拉着贾敏道:“玉儿也是年纪了,可有开始相看了?我看着烨熙这孩子不错,知根知底的,也是个好孩子,就是比晏殊当年都是不差的……”
晏殊二十多岁时,做过太子舍人,而后又任知制诰,许久后被调为翰林学士,兼判太常寺,基本已经预定了未来的相位,简在帝心。以贾母的眼光来看,阿杨连晏殊都比得,自然是对他再满意不过了。
贾母和顾修竹感觉贾母有撮合黛玉和阿杨之意,于是开始左一句右一句透露消息。
“玉儿在顾先生那儿学习,受了烨熙不少照顾,这傻小子,明明小时候还在一块儿顽呢,大了居然没认出人来。”贾敏笑道。
贾母却没有第一时间关注阿杨和黛玉的事情,看向顾修竹,颇为感慨,却什么也没说,就像对一个出远门不来信的孩子,不去指责,不做评价,只道:“原来你去扬州了啊,扬州好啊,烟花三月下扬州……”
顾修竹那时不管不顾离去,在江湖浪荡了几年,后隐居山里。只是阿杨病得蹊跷,每次星盘大乱之后,次日他对一些常识就会出现认知上的偏差,他起初没发现这规律,以为是脑子的问题,不得不下山去找了过去关系还算不错的后辈,又因为怕麻烦,嘱咐他不要告诉旁人自己的消息。
“不……我在更南边的地方。”顾修竹声音微微发梗,主动向他如今仅存不多的、一直挂心他的长辈透露了消息,“我在江湖认识了些朋友,买下了片地方,在那儿隐居。”
贾母点了点头,终于安下心来,没有说先帝当年面对她时才流露出的低落和沉默,没有说自己几十年的记挂和担忧,没有说那些曾经在朝堂上被顾修竹气得跳脚的老人临终前的遗憾。
她拍了拍顾修竹的手,道:“如今还喝酒吗?”
“喝的。”
“梨香院还埋了不少好酒,我让人给你挖两坛带回去。”贾母此时俨然那副溺爱子孙的老人()
的做派,过去他稍多喝一点酒她都要念他。
“好——”顾修竹眼睛一亮。
那酒是荣国公在世时埋下的,在顾修竹还是顾相的时候,他已经不太在外面喝酒了,只偶尔应酬两杯,有时压力大了,就偷偷跑来荣国府喝酒,只有她和荣国公在,他才得片刻喘息。
后来他走了,她一直放心不下,荣国公就在院子里埋了酒,说:“你等着,这小子迟早来讨酒喝。”
如今,才终于等来了人。
她这辈子已经没有放不下的了,只等着熬完岁数,下去见昭宪太后,告诉她自己把先帝平安照顾大了,没有辜负她的信任;还要告诉先帝,他等的那个人现在过得很好,大宋现在也很好;还有荣国公,也不知道那人有没有等她……
贾母一个恍神,又很快回头招呼她她身边最得力的大丫鬟来:“鸳鸯,这事儿你亲自盯着人办,只许挖两坛,不许多了。”
“是。”鸳鸯领命退下。
“多赏我两坛吧,才两坛怎么够喝啊——尝个味儿就没了。”顾修竹一把年纪还识图耍赖。
“下次再给你,不许多喝,伤着身体怎么办。”贾母故作严肃,但又很快笑了出来。
这插曲很快过去,贾母回头又细问贾敏两小孩的事情,神采奕奕,看起来颇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