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子女多的缘故,孟小娘在这群妾室里也拔得头筹,燕国公每月去正院半月,在锦华苑能待上六七日。
其余两个院子一两日,书房再待几日,这一个月便就过去了。
如今三姑娘燕明月已经十一岁,单独住了一处院子,三公子在书院读书一月回来一次,锦华苑也只有孟小娘和三岁的六姑娘住着。
燕明玉落水一事孟小娘有耳闻,听说救回来后变了个人。
在她看来,儿子上学读书肯上进就好,女儿却是得愁一愁的。
若是能好好教养日后嫁个好人家,她就没什么心愿了。
燕国公平日除了燕明玉最喜欢的就是六姑娘,孟小娘自信他会答应的。
当晚,孟小娘就去求燕国公了,她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还贴心地为燕国公捏肩解乏,“这样也能给五姑娘做个伴儿,况且,六姑娘年岁小,这会儿还未启蒙,去正正合适。”
第3章 月钱翻倍
◎天上掉下来个馅饼,哐当一下,就砸五姑娘的头上了。◎
比之沈氏,燕国公考虑的就要多一些。
燕明玉没出事前,就她独一个嫡女,无论如何沈氏都不会让别人越过燕明玉去。
但燕明玉落水之后,沈氏是为了国公府打算才把燕明荞抱到正院来。
世家大族的嫡女不单单为了嫁人,还要参加各种宴会,偶尔会有赏花赛诗会,若是什么都不会,不说丢人,但跟别人家的姑娘比总是差些,一来二去便会有人说燕国公府的姑娘不如别的府上的,长此以往,影响多了去。
一家总得有一个出挑的。
若是燕明荞愚笨,那什么都不会,带出去也是丢人。
倘若不行,那只能再换个女儿,到头来也是耽误时间。
燕国公道:“此事容我再想想。”
这事商量好的,燕国公不愿出尔反尔。
孟小娘其实也舍不得,抱去正院记为嫡女,自不可能还做她的女儿,可是比起养在身边,还是女儿的前程重要些,难不成日后还不认自己这个亲娘了?
可主动把女儿送出去,只能由着沈氏来。
若是燕明荞天资愚笨,那夫人的选择便只有六姑娘了。一个六岁才启蒙的,身边也没个人照看,学的好才怪,她等着就是了。
孟小娘温顺道:“五姑娘先去的正院,还是五姑娘为主。若是不成,咱们的芸儿也行的。”
而正院这边,先生已经请好了。
不到半日,请先生的事就敲定好了。
这事儿自然得告诉燕明荞,包括每日上几节课,每节课都学什么,几时上课几时下学,宁湘不仅说清楚了,还留了张纸。
李嬷嬷略识得几个字,粗看一遍,一边惊叹课时之多,一边又感叹,这培养嫡女和庶女就是不一样。
家里的公子三岁启蒙,姑娘们五岁启蒙,因为燕明荞不起眼,所以都六岁了还无人问过。
嫡出姑娘李嬷嬷不清楚,但庶出姑娘们每日两节课,女红是必学的,再选一样自己喜欢的,琴棋书画或是插花打球,剩下的时间想用功就用功,不然玩闹也成,求的是中规中矩,不出头拔尖也不差劲。
但给单子上写的每日课程就有四节。
启蒙识字、抚琴、书画、算术各半个时辰加两刻钟,并没有庶出姑娘们必学的女红。
李嬷嬷觉着安排的是满满当当,对这么大的孩子也辛苦些,课业是课业,还有作业呢,这一天下来得多辛苦,可这是庶出姑娘们求都求不来的。
启蒙的先生是位告老辞官的翰林,教抚琴和书画的是大家,学着算术以后好管家,总之,多学些东西傍身总是好的。
李嬷嬷就感觉是天上掉下来个馅饼,哐当一下,就砸五姑娘的头上了。
燕明荞不识字,但也像模像样地看了看,看完和李嬷嬷对视一眼,“这么多。”
李嬷嬷深吸一口气道:“好姑娘,多是多了点,但是,可不能使性子说不学就不学了,咱们现在搬到正院,您若是累了就和老奴说,在夫人面前可不兴说累。”
燕明荞一听有好吃的,忙点了点头,冲着李嬷嬷笑了笑,“嬷嬷,我乐意学。”
住在正院,有好吃的,她当然乐意了,而且燕明荞觉着,上课很好,她以前很是羡慕四姐姐她们去上课,会识字的。
还有吃的,那比在梧桐苑待着好。
李嬷嬷道:“姑娘明儿安心上课,老奴给您买城南那家枣糕去。”
燕明荞:“那嬷嬷多买点给母亲和二姐姐送去。”
燕明荞最喜欢吃的就是城南巷子里卖的蜂蜜枣糕,又软又甜,比府上点心师傅做的还好。
既然是好吃的,那就送给对她好的人。
李嬷嬷心道,夫人和二小姐什么没有,还缺这点东西,但总归之是一片孝心,先送了再说,“那老奴多买点!”
燕明荞捧着脸道:“如果有烧鸡卤猪蹄那就更好了。”
李嬷嬷忍俊不禁,“姑娘得好好上课才行,不然没吃的。”
在正院是不缺好吃的的,中午小厨房做了贝柱蒸蛋、红烧小黄鱼、清炒藕片、炒三丝,米饭也是小厨房这边配的碧粳米,蒸的是莹润剔透,吃着是软香四溢。
明日才上课,燕明荞吃饱之后就在被窝里好好睡了一觉,却不知其他几个院子为此事捻酸的捻酸,咬牙的咬牙。
这些课业是别的庶出姑娘想学都学不到的,若是能得大家指点一二,都是不小的进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