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车,不愧是,秦家大小姐……”
-
这句自语,两人在车上并没有听到。
姜北屿回宫后就去了工部。
韩琼带来的那二十多个人已到来工部三个多月,到了该验收结果的时候了。
和先前一样,在院子里摆了二十多张桌子,姜北屿随机从《五年中考三年模拟》里抽了一张卷子,复印了二十多份让大家考。
这一次,依然不是要求大家人人及格,但是如果及格率低于50%,就证明韩琼选的这些人不合格,那么他在工部的日子就难过了。
工部的那些元老都在吃瓜,等着看韩琼翻车。
上一次考试,他带来的这些草包,最低分只有十几分,最高也仅仅有一人过了六十,剩下的全是二十多分,三十多分。
这段日子,韩琼在工部什么都没做,除了皇上来时,和他在小房子里讨论,剩下的时间除了不停的看书,就在教导这二十多个人,可以说,他就是这些人的先生。
可是,仅仅三个多月,给这些来自乡野,连乡试都没参加过的毛头小子们灌输一些全然陌生的,奇奇怪怪的知识,怎么能这么快接受呢?
除非他们个个都是天才。
他们能进工部,都是参加过科考,过五关,斩六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才留下来的,怎能与这些空降的,来自乡野的毛头小子们同在工部任职?
他们忍了三个月,就是在等待这一天!
一切,等他们成绩出来就知道了,他们要让皇上看看,野路子就是野路子,他们要看着韩琼和这些家伙一起滚蛋!
考场上的气氛格外紧张,每个人都埋头“沙沙沙”,聚精会神的写着答案。
姜北屿还是和上次那样,转了一圈就出去了,只留下喜公公监考。
考试结束,这些试卷被收上来,姜北屿派了几个上书房的先生,对着答案批阅试卷,一柱香的时间后,当场出分!
“皇上,出分了!”
一个宫人立马去书房通知皇上,姜北屿放下手里的折子就前往工部。
几个先生手上批好的试卷已经都交给了喜公公,喜公公随意翻了一眼,面无表情,谁也不知道这场考试的情况。
因为要等到皇上来了才能揭晓分数,大家都在候着,那些刚考完的年轻人一个个紧张的低着头,工部的那些元老们也撇着嘴围在一旁等着看热闹。
“皇上驾到~”
听到这一声通传,大家纷纷让开一条道,下跪行礼,姜北屿直接抬手免礼,坐在中央为他准备好的椅子上。
喜公公像宣读圣旨那样扬声开口:“现在宣布工部预备学员的考试成绩。”
“张喜梦,92分,合格。”
由于先前的女帝推行任人唯贤,女官也可入朝的制度,这次韩琼带来的人里有三个是女子。
叫张喜梦眉开眼笑的上前领取她的试卷,松了口气。
几个工部元老撇嘴,估计这个是最高分,有一个高分也是正常。
“刘启,88分,合格。”
刘启也松了口气,喜笑颜开的上前领取试卷。
“果然吧,分数应该是从高到低来的,估计下一个就是在60分以下了。”两个工部的元老窃窃私语。
“赵越,96分,合格。”
众元老:!!!
“怎么还有个96的?”
喜公公看了眼那些工部的元老:“吴雨桐,98分。”
“张瑞,89。”
“吴晓龙,86。”
“左志飞,91。”
()
因为大部分都是合格的,喜公公都懒得报合格,直接念分数了。
二十多张试卷的成绩报完了,大部分都是八九十分,只有一个人58分,这个人是年纪最大的一个,听力有点不好,考试前期感冒了,考试的时候还在发着烧。
这些成绩念完,工部的那些人都沉默了。只有一个勇士在质疑:“皇上,臣想问,这份试卷的难度,是否和工部每月的考核试卷难度一致?”
毕竟他们工部这些正规军,每月的考试能及格就阿弥陀佛了,连续三个月不及格就要卷铺盖滚蛋,能上八十的凤毛麟角。
如果故意拿简单的试卷给他们做,让他们过关,这就没意思了,衬托得好像他们工部的人都是一群废物点心。
姜北屿面无表情,对喜公公说:“给他一份卷子,让他写。”
刚好院子里的书桌还没有撤走,喜公公就给了他一张试卷,让他一个人坐在书桌上写。
皇上仍然在椅子上坐着,没有一点要走的意思,大家一声也不敢吭,只能原地站着。
那人写了几道题就汗流浃背了,抬头看了眼皇上。
姜北屿面无表情的在刷手机,看都没有看他一眼,他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写下去。
众目睽睽之下,盯着他一个人在做卷子,压力山大,但他只能低头写,快快的写。
终于,他写完了,姜北屿随便指了一个先生原地给他批卷子,批完,先生交给了喜公公。
姜北屿开口:“报分数。”
喜公公扬声道:“郭昌,54分,不合格。”
郭昌整个人都傻了。
工部的众大臣先是懵逼,然后瞬间低下了头。
同样的卷子,韩琼带来的人各个八九十分,工部的大臣不合格,那些大臣觉得脸都被打肿了。
姜北屿的脸上寒气逼人:
“朕觉得,以前给工部的标准定得太低了。今后,每月考核成绩及格线标准定在七十分。连续三次不合格,自己滚蛋。”
说完这句话,他就起身离开了。
工部的那些大臣可恨死这个郭昌了。
没事他去当什么冲头啊,原本考个六十分都累死累活,这下好了吧。
不过自打这个事情发生以后,工部也迎来了一些好现象。
之后,韩琼在给那些人上课的时候,那些原来拉不下脸,看不起韩琼的工部元老,也开始拿着纸和笔,搬着小板凳坐在后面听讲,遇到不会的问题,也和其他年轻人一起相互讨论,这些新人和工部大臣也逐渐融合了起来。
此时,秦晚在后宫里,面前一大块白色长毛绒地毯上爬了三个娃。
大的是马舒舒家的小浩廷,已经过了一岁半,已经会走路了,会跌
跌撞撞的跑到她怀里,奶声奶气的喊她:“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