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四年占城国表书中“二帝封疆南止届于湘楚,三王境界北不及于幽燕。仰瞩昌时,实迈往迹”反映的正是赵恒在位时聊以自慰的心态。后来,宋神宗和王安石都针对此事指责赵恒的举措失当,使宋朝失去了统一交趾的良机。
总体来说,赵恒这皇帝做的,属实是有点抽象。
你说你对辽国软一点也就算了,对待交趾这个小国你还是软,可咋整?
软骨症是病,软起来也真要命啊。
但对待西北和西南的问题上,赵恒的操作也算是可圈可点。他对处于陇右、河湟一带的吐蕃唃厮啰部落进行招抚活动。从大中祥符八年开始,宋廷确立了羁縻笼络唃厮啰的方针,不断给其加官晋爵、给以赐赉,收到了预期的“以扼德明”的效果。获得宋朝赐赉的吐蕃、党项部族多次出兵侧击西夏,造成西夏背腹受敌,成功地牵制了西夏对宋的进攻。至少在真宗朝,李德明和李元昊父子两个在西北翻不起什么太大的风浪。
所以综合来看,赵恒倒也不是完全一无是处。
在赵匡胤的乾纲独断之下,不止废黜了赵光义的帝位,连带着赵恒的帝位也被废黜。
考虑到赵恒还是有一定的功劳,所以便给他保留了一个光王的爵位,等到刑满释放之后,再回来继承。
赵恒还想抗辩,然而抗议无效,被赵匡胤给驳了回去。
与此同时,赵匡胤下令,赵恒发配五国寺,劳动改造五年。大中祥符朝的帝位,由赵德芳的长子赵惟叙继承。
正好在封禅的队伍之中,赵惟叙也在其中,在他懵懵懂懂晕晕乎乎的目光之中,莫名其妙地就当了皇帝,改元嗣恩。
所谓嗣恩,当然嗣的是他爷爷的恩。
没有他爷爷赵匡胤在这乾纲独断,他能把丢失已久的皇位给找回来吗?做梦。
赵惟叙这小伙子还不错,为人秉性纯谨,颇有些好学,为官的时候也十分谨言慎行。当然也可以理解,他这一脉比较敏感,再加上他爹赵德芳死的不明不白,不谨小慎微也不行啊。
赵德芳就是各路包青天、杨家将等电视剧里的“八贤王”,与电视剧中的意气风发贤王形象不同的是,赵德芳的死因在史书上只留下“寝疾薨”寥寥三个字,时年二十二岁。
你别说,赵惟叙在赵构试炼当中,表现得还真很不错,这也是赵匡胤为何让他即位的原因。
按照原本的历史,再过几年,赵惟叙就忽然病死了。考虑到这个情况,李清又给他塞了几颗续命的大药丸子。
老赵家找几个靠谱的人不容易,还是别让他忽然噶了比较好。
朝臣之中,也无人反对。
倒是王钦若想在私底下撺掇一番,结果还没等他开始勾连百官,便被赵匡胤点着名揪出来,泰山边上剁剁乐伺候。
只一刀,大好的头颅骨碌碌地滚下山去。
对于这种投机分子,老赵并不想多说什么话。
在处理完赵恒等人的问题之后,赵匡胤从开宝朝点齐五万兵将,开赴嗣恩元年,准备对辽国发动进攻。
侄儿虽然不争气,弟弟也不是个东西,但他们俩只有他赵匡胤能打。契丹算什么狗东西?也配打我侄儿?
赵匡胤在朝堂慷慨陈词,痛陈利害,表示为了一雪高粱河、雍熙北伐以及澶渊之耻,即日发兵五万,北伐!
群臣面面相觑,王旦立刻上前询问,是不是官家打算还要在本朝动员一些人马。
赵匡胤大手一挥,表示对付契丹小儿,只需要五万人马足矣,你们带一些禁军跟在朕的身后收玉米便好。
不知道玉米是什么东西,但赵匡胤这句话的意思王旦倒是明白了。
见太祖皇帝定下基调,他忧心忡忡地退下,不知道这场仗到底该怎么打。
但本着太祖皇帝是将军出身,怎么着也比他们这些个文臣会打仗,所以群臣也只能揣下心思,准备看看太祖皇帝这北伐到底要怎么打。
与此同时,本着君子要堂堂正正的原则,赵匡胤也没打算偷袭,他命使臣带着他的宣战国书北上出使辽国,表示要亲自带兵去上京和辽国皇帝线下真实一下。
现在的辽国皇帝,名字叫做耶律隆绪。
他有个妈比较出名,名字叫做萧绰,小名叫萧燕燕,也就是传说中的萧太后。
而耶律隆绪的庙号也比较奇葩,是辽圣宗。
该说不说,胡人的脑回路是真的抽象。前有辽圣宗耶律隆绪,后有清圣祖康麻子,按照正常来说,“圣”这个庙号,只能给追认的先祖。比如晋圣祖程伯符,是和周公旦同时代的人物;唐圣祖李耳,也就是老子;宋圣祖赵玄朗,一种说法是轩辕黄帝,另一种说法是赵公明。
只能说把圣这个庙号给本朝执政过的皇帝,属实是把左脸皮撕下来贴在右脸皮上——一边不要脸,一边二皮脸。
在收到了来自宋国的宣战国书后,耶律隆绪第一反应是不屑。
咱都不说赵光义在位的时候输的那两次北伐,就说你前两年打赢了还给我赔钱……这是天晴了雨停了,你又觉得你行了?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耶律隆绪只觉得宋国吵闹。
“听说上个月皇兄去泰山封禅了?”耶律隆绪接过使者递上来的国书,笑眯眯地问道:“看来泰山风景真是不错,想必皇兄在山巅一览众山小,下了山也还在回味。”
按照澶渊之盟约定,辽国和宋国约为兄弟之国,所以这声皇兄,叫着也没毛病。
这话说起来多少有点调侃的意思,明显耶律隆绪就是没把宋朝放在眼里。按理来说,宋国对辽国宣战,耶律隆绪至少也应该表示气愤,但他非但没有生气,反而依旧称呼赵恒为皇兄,语气就像宋朝在无理取闹一样。
而耶律隆绪这话也有点损,意思就是说你赵恒爬个泰山封个禅回来不知道自己姓啥了,真把自己当不世出的圣主了。
(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