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还有一个叫史爱党的,一个叫马爱民的,他们四个人住在这一个炕上。
与他们屋子隔着一个客厅,不对,不能叫客厅,他们住的这个房子是三间土坯房,正门对着的屋子里有个灶台,两个住人的屋子在两侧,进去都要经过灶台这个屋。
这个屋子除了灶台,就是一张瘸了腿,用块瓦片垫着的陈年老桌子,以及几个用木头墩子做的凳子。
用马爱民的话说,这些凳子就是冬天的预备柴火,要是那天柴火不够了,可以直接劈了当柴烧。
他们这个屋的正对着那个屋子门上用粗布挂了个门帘,屋里住的是三个女知青。
一个叫王招娣,一个叫孙小凤,一个叫马彩霞。
王招娣听名字就知道,家里是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她是家里老四,还有一个弟弟,性格上比较内向沉默,不过饭做的不错,知青点的饭基本上都是她在做。
马彩霞岁数较大,比王爱国来的还要早一年,是这个知青点目前待的时间最长的一个人,性格有些泼辣,但人不坏。
至于孙小凤,就有点茶了,凭着一个还不错的长相,平日里老是让知青点里这几个男的帮她干这个干那个,时不时的还借几人钱和票。
原主李弘文也()
帮着干过几次,后来发觉这人就是找免费苦力,所以不再搭理孙小凤,倒是史爱党和马爱民两人对帮孙小凤干活比较热衷。
这就是这个知青点里的基本情况了,算不上好,也算不上坏。
穿好鞋,出了屋,正好对面三个女知青也出来准备上工,几人就一起结伴一起往外走去。
知青点在靠山屯的最北边,靠近后面青山,离村子有一些距离,据说原先是一个老鳏夫猎人在这里居住,自从老鳏夫没了后这里就被收回了村里,然后在知青开始下乡后,被定成了知青点。
院子不算大,一共就五间房,除了几人住的三间北屋,还有两间东西厢房,一间被几人当做柴房,一间有些破没法用。
院子倒是不小,马彩霞和王招娣,还有王爱国史爱党在院子里开出了不小的一片地种的菜,有茄子黄瓜西红柿豆角等。
李弘文马爱民和孙小凤是两个月前来的,所以吃的菜都是这几人种的菜,还没有自己的菜地。
四月份的北三省还是有点凉的,出了门李弘文紧了紧身上的衣服,跟在几人身后,也不说话,听着前面王爱国马彩霞他们几个聊天。
“不是说今天有新知青过来么?怎么这个点了还没见大队长领人回来呢?”
“火车晚点了吧!我之前来的时候就晚了好几个小时,也不知道这次来几个人,希望不要太多,再多知青点就住不下了。”
“那谁知道呢,这事又不是咱们能决定的,就是大队长去之前也不知道会让领回来几个人。”
“哎!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呀,你说咱们还有机会回城么?”
“不知道,会有吧!”
听着前面的聊天,李弘文也琢磨起了自家事,这个年头,下乡入伍是所有到了适龄青年都要面临的事情,除非能在城里找到工作或者是顶了家里亲人的工作,否则都要走这么一遭。
有关系的基本上都去入伍了,因为相比下乡,入伍的条件要好的多,最起码吃饱穿暖不成问题,摆脱大头兵后还有津贴工资。
李弘文家里行三,有两个姐姐,也算是家里独苗,一直是最得宠的一个,父母是大学教授,本来父母都在城里给他找好工作了,马上就要入职了,但是突然有一天就给他办了下乡。
来到这边后,他才知道,有人举报母亲有资本家关系,父母已经被下放到某个农场去了,两个嫁人的姐姐的工作也丢了。
不过好在两个姐姐嫁的还不错,夫家并没有因为这个苛薄两个姐姐,只是日子过的苦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