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并非正统官学出身,对于四谈不上推崇,他对孔孟之道、程朱理学的兴趣,恐怕还要排在释迦牟尼之后。
郁新、张紞、解缙、陈迪等人听闻姚广孝的话之后,都皱起了眉头。
四无需作圣人之言,日夜聆讯?
这不是离经叛道吗?
孔孟乃是圣人,这是所有读书人的共识。
大家之所以站在这里,享受权势与荣华,靠的便是这些圣人之言,你姚广孝不承认他们是圣人,我们这些孔孟门生不会答应。
郁新脸色阴沉,反对道:“皇上,四承载圣人之言,修身,育德,明礼,新民,有乾坤之象,宇宙之风,是为国才之根基,为我大明读书种子之脊梁,理应日夜聆讯,昼夜伏研,只可为主,不可为辅。”
张紞瞥了一眼姚广孝,对朱允炆说道:“臣附议。国子监或可加之其他课业,但四,只能为主,不可为辅。若本末倒置,不明主次,将引灾祸。”
朱允炆嘴角微微一动,强压下心底的愤怒,问道:“解缙,你是如何看的?”
解缙明显有些为难,他是一个善于揣测上意的人。
看朱允炆的脸色、语气,解缙哪里不明白朱允炆的想法,摆明了是想在四之外,加入其他杂学类课业,而这势必会冲击四的地位。
从维护四的地位上来说,解缙需要反对姚广孝,反对朱允炆。
可解缙经过朱元璋时期的困贬,已然悟清,和老板对着干,都是没好下场的。
想要保住自己的内阁地位,就需要站在朱允炆的身后,否则,一旁的姚广孝,很可能会取自己而代之!
想到这里,解缙下定决心,道:“皇上,国子监为大明最高学府,育人之道,当以彰其底蕴,显其才干,若仅以四授业,不涉其他课业,难免偏颇,所出官僚,空有才情风流于纸上,实无兴邦之策于胸中。臣认为,可革新国子监课业。”
郁新、张紞、陈迪吃惊地看着解缙。
陈迪怒不可遏,向解缙走了一步,沉声道:“解大才子,莫要忘记了,你也是凭着四,才在洪武二十一年中的进士!”
解缙面不改色,直言道:“我等皆是以四入仕,但解某问一句,陈尚书难道不懂农税商算、兵法布阵、天文星象吗?既然我等修习有之,缘何不可加国子监课业之中?太祖于国子监设历事之制,所图不就是为国选才?”
所谓历事,即国子监监生完成六堂修习之后,需要参与一定年份的历事,即出去锻炼才干,然后才可以去吏部报名,候补官员。
陈迪还想说话,朱允炆敲了敲桌子,说道:“可以争论,无需争执。既然这一项有争议,那便先搁置。剩余九大弊病,可还有不妥之处?”.
郁新等人微微摇头。
《国子监十大弊病》疏中,除了指出教授课业范围有限的问题,还涉及了过于推崇朱熹批注、监生入仕难、滥进门槛过低、年老监生过多、考核过于严苛等问题。
尊崇朱熹,将朱熹批注作为圣人之言的,那是朱元璋。
卑微的朱元璋恨不得加入朱熹一脉,认朱熹当祖宗,可惜朱熹才死了一百来年,加上人家后代一清二楚,不好鱼目混珠,才不得不作罢。
既然血脉上无法融入,那就精神上融入吧。
朱元璋看中了朱熹,觉得朱熹对四书的批注也有利于自己的统治,便三二,阉割之后,拿来印刷当官方教材了,并要求所有人,要仿照朱熹的意思来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