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奇怪的现象,让朝堂上的满朝文武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这里边的玄机非常简单,陆博天和这些文武大臣之所以没有想出来,不是因为他们脑子笨,而是因为他们长居庙堂之上,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对最底层的社会缺乏最根本的了解。
他们也知道有些底层民众的确过得很苦,但他们却永远也不知道,这种苦是有多苦。
尤其是那蛮荒蜀地,他们就更不知道那里的情况了。
朝堂上的很多人,都很不理解那些个听见自己要被发配至蜀地的囚犯,为什么会选择自尽。
有句话叫好死不如赖活着。
判处他们流放蜀地,是因为考虑到他们罪不至死,所以从轻发落,包括制定律法的人,也的确是从囚犯的角度考虑。
蜀地虽苦,但去到那边至少还能活着,总比直接把脑袋砍了要好得多吧。
但他们永远也不知道,蜀地苦成什么样子。
最后还是一名从基层上来汇报工作的地方官,一语道出了蜀地匪寇为什么永远也剿不灭的玄机。
蜀地那些个匪寇,除了其中一部分在外边
犯了事,只能跑到那边去躲藏的罪犯以外,更多的其实就是当地的百姓。
蜀地贫瘠,在这边能吃上一餐饱饭就是天大的奢侈,人在生存面前,一切所谓的道德约束都会顷刻间成为子虚乌有,为了活下去,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刚开始是偷盗,被发现后以命相搏,到最后直接变成明抢。
弱肉强食之下,一部分身强力壮的人站在了食物链顶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开始扩充自己的人马,继而演变成土匪。
朝廷出兵剿匪的行为,其实就是治标不治本。
这就好比庄稼地里长出杂草,剿匪就像是直接用刀把这些浮与土层上边的杂草给砍了。
但这些杂草的根系却早已在土层下边根深蒂固,割掉上边的枝叶,很快又会源源不断的长出来。
蜀地百姓每天都面临着吃饱肚子的难题,一群土匪被剿了,必定会有新的土匪取而代之。
这名地方官把这个规律阐述得十分清楚,按理说病根找到了,就得用相应的对策对症下药。
可是陆博天和满朝文武,对这件事的反应却出奇的一致,
他们全都选择了沉默。
并不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应对,而是如果真的要解决这件事的话,成本实在太大。
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蜀地进行一个特别漫长的治理和改变。
并且必须在那里驻扎一支部队,以确保各项政策在那边的落实。
但这对于大商国来说,是一笔完全不划算的买卖。
那里本就是个庄家都难以生长的不毛之地,环境恶劣,且四面都被悬崖峭壁包裹着,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无论从各方面的角度来看,蜀地都只是一块鸡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