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心之狠,其信之坚,其命之果,其行之速,都令秦军校尉为之一恸。
尽管知道想要全歼这股子赵军斥候已经不太可能,但秦军校尉却也没有因此放弃:赵军面对绝境能如此果敢,我秦军将士面对不可能也不会屈服。
随即,秦军校尉也立即进行调整,打出旗语言,令麾下分头进行追击。
只是,秦军兵多,分兵之令虽速,却不及赵军之运转迅速。一番命令之下,即便再精锐的大军也不可避免的需要反应一二,而这延迟的一二分时间,随即便变成了战场之上的十数步。而这十数步的距离也便成了赵军逃离的契机。
()
这边一部部的秦军开始分而追击,那边赵军再变其阵,连最起码的“伍”的编制也不要了,数十人分作数十个方向便行四散而逃。
而随着队伍的解散,赵军也彻底陷入了“逃亡”的序列。
干粮、旗帜被第一时间甩在了身后,紧接着,长弓、箭矢也被一把拗断丢到路盘,再接着,铁甲连带着帽盔也被扔到一旁,最后的最后,连手中的长刀,也被赵军无情地扔掉。
马战之中,尤其是在追击战中,弓箭显然比之长刀更加重要,也是更为常用的防身武器。但终归到底,更多士卒还是将长刀作为自己最为贴心的武器,也是最后的保障。
而随着长刀的丢弃,也显是意味着,赵军彻底地放弃了一切反抗的可能。而这样做的目的也只能是一个:想尽一切办法减轻着马匹的负重,以期能够脱离秦军的追击。
当然,即便是在败仗之中,如此丢盔弃甲,甚至连保命的长刀也丢弃的情况倒也少见。甚至若非他们的方向一直是向南面赵军营地而去,简直要以为他们这是要从战场上彻底逃离。
秦军虽然对赵军“丢盔弃甲”的举动有些意外,但对于他们的彻底分兵逃亡,却也是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当即,秦军也再度分兵而去。
哒哒的马蹄声在旷原上不住地回响。
前面是赵军的单骑疯狂舞动手中长鞭,后面是十数乃至数十的秦军穷追不舍,间或还有几只箭矢袭来。
即便赵军的士卒再多挣扎、更多狠辣,却终抵不过自然的法则——人力终有尽时。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风力的阻隔下,前方溃逃着的赵军,或是因马儿的体力不济,或是长时间的精力集中后,不由得稍事疏忽,终于渐渐落入了下风。
后面的秦军依然紧追不舍,不时便有赵军斥候殒命在秦军箭矢之下,而完成自身追击任务之后的秦军,稍稍拨弄马头,便朝着相近的赵军围追而去。
后有追兵,前后堵截,赵军士卒的结果可想而知了。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随着第一个赵卒的倒下,越来越多的赵卒被围杀。
四蹄奋,新泥飞溅,
箭雨急,寒芒点点,
倏忽,热血洒碧天,
仅留,一抹鲜红,天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