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也正是因为魏武帝曹操,这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枭雄存在,这才让东汉的乱世保留了最后的一丝法度。
也让汉献帝刘协的册封,还拥有正统的法理性,不像其他朝代的乱世那么混乱,大家基本上都各行其是,想要怎么干就怎么干。
而是还有一个各路诸侯势力,都在名义上普遍承认的皇帝汉献帝刘协,那么刘璋这个汉献帝刘协册封的益州牧,自然也就是合乎法理的了。
至少不管别的诸侯认不认可,反正蜀汉昭烈帝刘备是一定要认可的,谁让蜀汉昭烈帝刘备自认是一个汉室的宗亲和忠臣呢。
那么蜀汉昭烈帝刘备,自然就是要拥护汉献帝刘协,这个汉室正统皇帝的册封和任命了,否则岂不是大逆不道了?
虽然类似大逆不道的事情,蜀汉昭烈帝刘备也没有少干就是了,毕竟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志向,一直都是匡扶汉室。
而不是什么忠心耿耿的誓死效忠于,现在汉室的皇帝汉献帝刘协,这二者之间其实也并不矛盾。
匡扶汉室不等于就一定要誓死效忠于汉献帝刘协,而同样的不誓死效忠于汉献帝刘协,也不等于就不能匡扶汉室了。
因为这本来就完全是两个概念,这一点从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很多言行之中,其实也都能够看得出来。
而且蜀汉昭烈帝刘备,基本上也就没有怎么避讳过自己在这一方面的野心,就是明晃晃的直接暴露给大家看。
比如说蜀汉昭烈帝刘备小的时候,指着自己家门口的大桑树说:‘我将来一定会乘坐这样的羽葆盖车。"
然后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叔父刘子敬听见了,就赶紧过来呵斥蜀汉昭烈帝刘备,让蜀汉昭烈帝刘备不要乱说话。
以免让他们家有灭门之祸,为什么蜀汉昭烈帝刘备说自己以后想要乘坐羽葆盖车,就会有灭门之祸呢?
就是因为这种羽葆盖车,是皇帝才能够乘坐的车辆,在史书《三国志》当中的记载,其实还是比较含蓄的。
不知道羽葆盖车是什么,也未必能够理解其中的意思,但是在小说《三国演义》当中对于这一段的描写。
就比较浅显直白了,因为蜀汉昭烈帝刘备说的是:‘我为天子,当乘此车。"其实就是一个意思。
你就说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叔父刘子敬,听见蜀汉昭烈帝刘备说这种抄家灭门的话,又怎么可能会不害怕呢。
当然了,有人也肯定会认为,这只不过是蜀汉昭烈帝刘备小时候的戏言罢了,又怎么能够当真呢?
但要真的只是蜀汉昭烈帝刘备小时候的戏言,又怎么可能会把这句话,给特意记录在正史《三国志》当中呢?
无非也就是要用这句话,来展示蜀汉昭烈帝刘备这个人,从小的时候就已经很不一般,素有大志想当皇帝罢了。
另外既然这句话,是蜀汉昭烈帝刘备小的时候在家里面说出来的,那么外人又是怎么知道,并且被史官们记录下来的呢。
肯定就是蜀汉昭烈帝刘备自己或者他身边的那些人,把这件事情给有意无意地传播出去了呗,以此来显示蜀汉昭烈帝刘备的不凡之处。
而且正所谓童言无忌,只有小朋友们才会真的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毫不顾忌地展示自己内心之中的真实想法。
不去在乎这句话说出去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而成年人则恰恰相反,他们说出来的话,不一定就是他们的真实想法。
但是他们做出来的事情,才多半是他们的真实想法,所以从这一点来看,蜀汉昭烈帝刘备小时候说的想当皇帝。
就很有可能是蜀汉昭烈帝刘备的真实愿望,而且后来蜀汉昭烈帝刘备,也确实是()
为了这个当皇帝的目标而奋斗终生。
再比如蜀汉昭烈帝刘备,一共有一个义子和三个亲生儿子,分别是刘封、刘禅、刘永、刘理。
把蜀汉昭烈帝刘备的这四个儿子,按照年龄的大小顺序排列,再把他们的名字给组合起来,就得到了封禅永理这四个字。
也不好说蜀汉昭烈帝刘备,给自己的儿子们取这样的名字,到底是有什么样的特殊用意。
反正不管是封禅,这种皇帝祭祀天地的典礼仪式也好,还是禅字所能组词的禅让、禅位、受禅等词组也罢。
一般也都是只有皇帝这个十分特殊的职业,才会有机会用到这些的专属名词的机会。
尤其是蜀汉孝怀帝刘禅的表字还是公嗣,可见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于自己的这个好大儿刘禅,还真是寄予了厚望的。
那么蜀汉昭烈帝刘备,为什么要给自己的儿子刘禅取这样的名字,又包含了什么样的寄托和期望,就不言而喻了吧。
另外还有蜀汉昭烈帝刘备,在帮助魏武帝曹操一起除掉了吕布之后,蜀汉昭烈帝刘备就跟着魏武帝曹操一起回到了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