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新唐书》中并没有说小公主是怎么被武则天杀死的。
结果到了《资治通鉴》中,就写成了武则天掐死了自己的女儿。
哇哦,这个补充,真是好细节具体哦,好像亲眼看到了一样呢。
历朝历代下的众人:“……”
可真是好讽刺的语气……
但听到这里,众人已然是有所感。
而后再继续听天幕说下去——
除亲手掐死自己女儿这点外,《资治通鉴》中还对之前《新唐书》记载的某个细节做了调整——
如《新唐书》中,武则天先是发现了女儿死,可等王皇后来,才痛哭失声,就算是装的,这显然也不合常理。
于是在《资治通鉴》中,便调整为武则天先是痛哭于女儿的死,然后询问左右侍从,等李治来,再继续痛哭。
你看这就表现出了一个痛失女儿的母亲模样,是不是更合情合理了?
可真的是太会安排,也太会讲故事了,完全是叫人再挑不出毛病来了呢。
众人再次:“……”
尤其是之前已经破口痛骂的那些人……不是,天幕,你为什么不能早点提示一下?这也太让人尴尬了!
所以大家发现了吧,这越是往后的史籍之中,对于武则天杀女这件事,就越是有了详尽的记载,而且也越是言之凿凿,将之安排得更加合情合理,各种小细节那堪称是具体到位啊,挑都挑不出错来了。
前面记录史料的人都尚且不知具体真相,结果后面的人竟是犹如亲临现场,完全亲眼看到了一样,可真是玄幻呢。
可能写后来这些史籍的人,有什么大神通吧,既是如此,那可真是叫人佩服佩服,啧。
……能有什么大神通可比得过天幕你?
有人不禁捂脸难言,满是尴尬。
再看于历朝历代之下,一路听到这里的女子们——
震惊复杂的情绪退却之后,涌上来的却是皱眉和疑问。
所以为什么越到后面,那史籍之中就越是如此具体详细的记载此事?
学者顾颉刚先生曾经提出过“古史层累说”一说。
这一词汇简单来说,就是历史在流传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化,从而逐渐失去其本来面目。
所以考古考证过往的历史,往往不能只依据流传下来的史籍史料,而是要经过多方验证,还有我们先前提到过的挖掘陵墓等,其实就是为了能够更严谨的发现,以及考察和证实历史。
也因此,像《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这等记载武则天杀女事件的史籍,也未必就是真的。
更甚至,为什么越往后,就越是要证明“武则天亲手掐死自己女儿”这件事,简直就像是一个接一个补充,生怕这件事再被人怀疑一样,其实说到底,无非也就是想印证这件事的真实性!想要将武则天杀女这件事坐实!
我们是不是可以试想一下,就因为她是女帝,是唯一一个颠覆封建男权统治,难得出现过的女帝,所以才想要借此来突出武则天的狠毒,残忍,泯灭人性等等,然后遏制后来人效仿其以女人身份登基为帝?
为了防止这现象出来,所以武则天的形象必然是要遭到抹黑的,甚至是指责和痛骂的,所以这并不稀奇。
听到这里,已是有不少女子冷笑出声。
的确,这当然并不稀奇。
于一个女子身上所遭受的,其发生什么都不意外!
而就算是听到这里,还有那等不愿意接受的人在,觉得如此说法,也不过是多加揣测罢了。
然后又听天幕继续说道——
然后我们再往前推,除了史籍之外,其实还有两个旁证——
如武则天后面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之时,徐敬业等以扶持被废黜的庐陵王李显为号召,在扬州举兵反武,其中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则特意为此撰写了《讨武曌檄》,其中对武则天的攻击是无所不用其极——
甚至其中说武则天弑君鸩母,说武则天杀了唐高宗和自己的母亲。
当然这肯定是瞎掰乱说的,但从另一方面而言,这其中却是丝毫都没有提及武则天亲手杀女这件事。
试想一下,骆宾王都如此说武则天了,还差武则天亲手杀女这件事??
所以如果当时要真是有这种说法的话,想必骆宾王绝不会放弃这件事,一定会更善加利用才是。
再者说,在后面的唐宪宗时期,于这一时期成书的《大唐新语》中,可是记载了大量唐代历史人物的言行故事,但是这其中也没有提到武则天亲手掐死自己女儿这件事。
结合种种,所谓的武则天是否杀女这件事,难道不是疑点众多?
秦王宫。
嬴政不禁点了点头。
武曌,应当就是那武则天,单说这檄文,都给武则天安上了弑君鸩母的罪行,又如何不提武则天亲手杀女一事?
又是弑君,又是鸩母,再加上一个杀女,岂不是更全面严谨了?
所以这究竟是没想到,还是根本没有其事,所以就没必要提及了??
如果这还不行,那我们再来假设下武则天亲手杀女的目的。
可见她是为了陷害王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