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虽是太监,不懂军事,但是,什么样的刀是好刀,他也是清楚的。
而将士配备上更锋利的刀,会有怎样的结果,他当然也清楚。
连他都清楚,更不必说是皇上了。
朱元璋盯着手里的钢刀,片刻后,再次哈哈大笑起来。
好刀!
真是好刀!
而这样的好刀,却不是一把两把,而是会有无数把!
想要多少,以后就会有多少!
这是何等令人感到振奋的事啊!
他的大孙子,果然又带给他一个极大的惊喜!
殿外,再次听到皇上笑声的文臣,再次忍不住皱了皱眉。
他不()
知道皇上是为何发笑,虽然皇上心情好,对想要求见皇上的他来说并不算是坏事,但对于整个文臣集团来说,却并非是值得高兴的喜事。
毕竟,让皇上发笑的那个人,是与文臣关系并不算多好的皇长孙。
一个对皇上有着这么大影响的皇长孙,他们就算是想要支持皇孙朱允炆与其争夺储君之位,感觉胜算也不大啊!
一想到这件事,就让这名臣子心中不免郁闷。
“刘大人,皇上让您进去。”又等了一会儿,等到进去的那些人又都走出来,这名臣子才终于等到了一个小太监,通知他可以进去了。
刘大人忙走进了大殿,一进去,就发现皇上正背着手,不知道在想着什么事情,竟还红光满脸的,像是心情颇好的样子。
想到自己这次过来要说的事情,刘大人在心里给自己打了打气,然后向上行礼。
老朱这才看向他,这个刘大人,是兵部的一个文官。
老朱都知道他是来做什么的,无非就是想劝说他不要放开海禁,因为只要放开了海禁,就要面临与倭寇正面作战的可能。
倭寇就像是一群打不死的苍蝇,想要将倭寇尽数歼灭,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在很多人看来并不值得。
与其放开海禁,让渔民跟商队直面倭寇,让大明海军必须直面倭寇,还不如继续禁海,只需要处理一些敢于上岸的倭寇就可以了。
而只要没有出海的渔民,没有明着出海的商队,大明海军也就不用为了大明的名誉,为了救人,去与倭寇进行正面战斗。
反正偷着出海的人,便是有了伤亡跟损失也不敢报官,只能自认倒霉。
而大明海军虽然存在,却因为不用出海作战,只需要时不时巡逻一番,也不用兵部提供更多的军费。
这对兵部来说,也是很省心的一件事。
除了想要立功的武将,其他人都是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不愿意给自己添麻烦,也厌烦让自己多了麻烦的人跟事。
这个刘大人就是这样的人,而像这个刘大人一样的人,在大明官场上的数量是很庞大的。
朱元璋原本是很气恼这类官员,虽然他们做事还算勤恳,也不敢贪污受贿,交给他们做的事都能做得还可以,可就这种想要让事情一成不变的性格,就让朱元璋有点看不上。
不过,往常他可能会对这类劝说直接怼一番,或是直接让对方滚回去吃自己,但今日,因着钢刀的出现,让老朱的耐心变得比以往更多了一些。
他甚至还表情平静地听完了刘大人的劝说,甚至给了对方一种“皇上已被劝动了”的错觉。
然后,在最后的时候,才冷哼一声,说道:“行了,少在朕的面前说这些了,除了说这些,你们还会干什么?知道海军的武器不占优势,那你们倒是想办法啊!”
“朕的话就撂在这里了!放开海禁一事,朕意已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