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彦平带着多达八万字的封地资料回到方府。
从封地人口到山川河流分布,从土壤地质到日常风向变化,就差具体到每家每户有多少桌椅板凳了
。
城西人烟稀少,封地内只有九十多户人家,除了靠近溪流一带的土壤肥沃适宜耕种之外,只有书堂寺所在的龙爪山土质较好。
龙爪山是由五座山丘组成,山头最终汇聚于一处,形似龙爪,故而被称之为龙爪山。
五座山丘并联之处最高,离地有两百多米,书堂寺便落座于此。
在崔灿担任巡查特使这段时间,书堂寺僧众人数不增反减。
短短不到一个月,书堂寺的僧侣人数已经从之前的三百七十多人扩张到了六百余人,于方永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让方永兴奋的是,龙爪山半山腰有大片的毛竹分布。
方永吩咐工匠在河流下风口挖建池塘,建筑防水工事,砍伐大量毛竹并用石灰浸泡。
正月三十。
天微蒙蒙亮。
徐凤先亲自派人护送已经熟悉技艺的欧阳文忠和李严前往京城敬献胶泥活字印刷术。
方永取了一筐涵盖所有文字的泥活字,带着阳春儿和此前招收的许朱来到节度使府,把二人交给了处理新兵事宜的李信。
架阁库内,原本显得空荡的书架堆满了官文。
书桌上扦插的月季枝条长了有半米高,显然被人精心照顾。
方永挑拣出泥活字在书桌上排版。
所有官文都有固定格式,要么呈上,要么启下,除了一些大灾大案需要长篇论述以外,一般官文的实际
内容不会超过两百字。
按照要求,每份官文需要抄录三份,其中原件和一份抄录卷要送往朝廷,另外两份留在府中备案。
方永从江宁郡的官文开始上手,几个呼吸便能复印一份。
不多时,一份格式不同的官文引起了方永的注意。
“请功书?”
方永拿起官文仔细打量。
是崔衍给州判知事董秋云写的请功书。
大概意思是董秋云在担任州判知事期间做事严谨,在人口大索貌阅期间表得极嘉,希望可以把此人调往吏部拟任校书郎,以待观察。
此外请功书里还着重提了一嘴萧统和萧玉芝的身份问题,希望朝廷核查。
萧玉芝的籍贯已经通过知府衙门登记备案。
倒是那萧统……
那老头在方府吃好喝好,为人也特别勤快,不管是印刷书籍还是种植大棚蔬菜,乃至于帮罗锅打铁。
但凡方府比较忙的地方,都能看到那老头帮忙的身影。
那老头七十多岁了。
普通老人能活到这个年纪的,基本没了干活能力,但那老头身体好得跟个三十出头的壮年人似的。
特别是那老头的皇族姓氏。
能够在宗人府备案的皇族后人,绝不可能落魄到沦为乞丐的境地。
方永一直好奇那老头的身份。
也不知这份请功书呈上去,朝廷会不会出面调查。
方永收敛情绪,继续印刷
官文。
随着排版时阅读的官文数量增加,方永对江南政务的大事小事也有了大概的了解。
时至傍晚,一道拿着官文的红衣少年突然闯进了架阁库。
“给本官滚一边儿去。”
红衣少年推开书桌前的方永,拿起书桌上的毛笔快速书写。
几个呼吸间,一封上百字的官文便抄写完成。
红衣少年掏出官印盖在原卷轴上,匆忙把原卷轴递给了随行而来的传令兵。
“带上王爷的王谕,以最快的速度把急报送往兵部,不得有误!”
待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