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南京总指挥也要向武汉迁移,迁移之前,何应钦把南京的几座大型仓库全部移交给了韩勇,里面不仅有大量的武器弹药,还有各种军需物资。这次韩勇带回来的军火也全部在内。是钢就要用在刀刃上,韩勇接管了仓库后,第一件事就是给几个装备不好的地方师进行换装。
第二件事就是让桂永清的教导总队组建重炮旅和高炮旅,并把五十门一五零重榴弹炮和一百门高射炮全部交给教导总队使用。
第三件事就是由教导总队派人在燕子矶抢修永固工事,并调二个重炮营,二个高炮营至燕子矶阵地封锁长江江面,()
阻止日军军舰沿江而上。这个什务是很艰巨的,这个阵地要面临日军舰炮的轰击和飞机的轰炸,还要面对步兵的攻击。面对这样的任务,桂永清毫无惧色,毅然接受了下来。
经过了二天的思考和研究,韩勇和下面部队的主官制订了防御计划。南京防御分成三道防线,第一道最外围的防线是马鞍山至溧阳至镇江一线,镇江由何知重的一零三师驻防,溧阳由九十军的九十一师驻防,马鞍山由霍守义的一一二师驻防。
第二道防线由京芜路上的大胜关起至淳化镇至汤口镇至龙潭镇成弧型防御阵地。这条防线由七十四军的二个师和孙元良的八十七师驻守。第三道阵地是南京城的复廓阵地,从江宁要塞至雨花台至仙林镇至紫金山一线,这也是南京城外的最后一道阵地了。
由一五九师加强江宁要塞,由第九十军的第九十二师守雨花台,由六十六军的一六零师守仙林镇,由九十军的九十师守紫金山。宋希濂的三十六师守下关,王敬久的八十八师守燕子矶外围。桂永清的教导总队除了守燕子矶的部队外,在城内做巷战准备。宪兵司令部司令萧山令负责率领全部宪兵维持南京市内治安和秩序。
作战计划很快下达到各个部队,各个部队也立刻赶住驻防之地抢修工事,做好接敌之准备。这时锡澄防线还没有全部失守,第三战区司令部虽己后撤至镇江,但是镇江、宜兴、广德三处仍在激战,这些地方的守军拼死阻击,也为南京外围阵地的建立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此时韩勇才有机会回到溧阳县城的部队中,五十六师和六十九师都退回了溧阳县,武进和宜兴都交给了第三战区,韩勇到了溧阳县城,第一件事就是去了仓库拿出了部分武器弹药。这时在指挥部中,韩勇把全军的旅以上军官召集到了一起开会。
做为南京城防总司令,要照顾和关心的面就大了很多,不可能再全力关注六十七军,因此在会议上韩勇要求三位师长都能独当一面,六十七军仍由李钦文和萧明二人全面负责。军装甲营因增加了几十辆坦克车而扩编成装甲团,进入南京市待命。
原有的七五步兵炮团二个营加强给九十一师,一个营加强给九十二师,迫击炮也给二个师都增加二十门,一个师还分到了十门八二无后坐力炮和十只四零火箭简用来对付日军的战车。另外每个师都分到了一部分地雷,这些地雷的使用方法由侦察团负责教会各师的工兵部队使用。这样一来韩勇让六十九师和五十六师在重火力上有了一些保证。
至于七十三师,原本师中的迫击炮就不少,这次又给他们增加了四十门大口径迫击炮。此外十挺高平二用双联重机枪也交给了九十师用来防空,并交给九十师大量的地雷。至于重炮旅的重炮,一零五毫米榴弹炮随九十二师运至雨花台后建立炮兵阵地,其它的一五零重榴弹炮则是进入南京城内。侦察团用二个营对各个方向的日军情况进行侦察后直接向南京城防指挥部汇报,另一个营加强句容基地的保卫。
至于警卫团,派一个营在七十三师中,一个营随军部移动,剩下的一个营随自己回南京。韩勇见一个多月的训练后,战士们己经熟悉了自己手中的武器,因此储物戒指中的新式武器就没有拿出来,怕战士们换上了新式武器反而会不习掼。
安排好六十七军的事情,韩勇让装甲团和重炮团先回南京待命,自己带着袁缉贞以及一个警卫营,一个侦察营前往句容的基地。到了句容县城,五四二团团长黎远宏来见韩勇,韩勇吩咐黎远宏随七十三师一起行动,句容交给五十六师。
韩勇又特意从储备仓库里面拿出了二十挺轻机枪,十挺重机枪,十门一二零重迫击炮,十支火箭筒和一批地雷交给了五四二团。必竟五四二团是自己起家的部队,团里朱泾村的老兵是最多的,对自己也是绝对的服从,因此多些关()
照也是应该的。
到了基地,兵工厂已经开始建设,后勤部门的保卫部队把永固工事也建的差不多了,韩勇检查了这些工事后,在要害处安放了五挺高平二用双联重机枪。从朱泾村带来的一千名战士,韩勇把他们和后勤保卫部门的八百名战士合编成一个独立团,任命了陈喜娃为独立团团长,王有利为副团长。独立团的任务就是保卫好这个基地。
为了加强基地的守卫,韩勇让侦察营留在了这里,交给了侦察营大量的地雷和最后五挺高平二用双联重机枪。此外又在基地放下了十门一二二毫米榴弹炮和炮弹。有了这些做保证,日军占领了句容后再低调一些,相信这个基地会生存下去的。
韩勇再次和唐亦群、乔纳斯等人交谈了二个小时,才离开了基地回到了南京城中。在韩勇回城之前,装甲团好几十辆坦克车装甲车,加上重炮团的几十门重炮同时进城又一次引起了南京市民的轰动,连桂永清这样眼高于顶的人都对装甲团的装备极为吃惊。
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