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我,总设计师!(双倍冲刺了兄弟们,求一波月票~)
常浩南没有急着继续发言,而是给了现场的其他人一些时间。
市场经济年代了,再靠过去那套单单谈情怀讲奉献的理论肯定是不合适的。
至少不是最合适的。
这一点,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团体而言都适用。
涡扇10这个项目,毫无疑问是要由606所和410厂牵头的,更具体的说,是要由常浩南本人来牵头的。
对于两个主要研发单位而言这当然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对于被动员参与的其它厂所就是另一回事了。
如果仅仅依靠科工委一道行政命令就让人家把主力人员都拿出来帮你做事,那难免会存在出工不出力的情况。
本来嘛,现如今大家都已经完成了企业还改制,虽然同样隶属于航空工业总公司,但要说起来那都是自负盈亏。
搞“联合研发”,你们是爽了,别人岂不是要亏到爆炸?
刚才常浩南一定要先拿出足以开宗立派的新理论给大家建立信心,也是出自同样的考虑。
一直到大概半分钟之后,台下的嘈杂声逐渐减弱下去,他才再一次开口:
“在座各位如果有来自镐京430厂的,应该已经知道此前已经停滞许久的斯贝mk202国产化,也就是涡扇9项目在今年年初重启了,在这里我可以透露的是,由于研发涡扇10这一过程涉及到的新技术太多,我们会将其中一部分合适的技术放在涡扇9上面进行验证和应用。”
“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涡扇10本身的风险,加快项目推进速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兄弟单位加快研发速度,并提高最终产品的性能。”
显然,这是在用比较婉转的方式,回答刚刚所有人最关心的问题,也就是到底要采用什么样的合作方式。
对于国有企业,尽管追求利润并非其第一要务,但是在关键时刻讲好处、讲利益也绝不是什么需要回避的事情。
常浩南用430厂和涡扇9举例的意思很明白——其它单位出人出力参与涡扇10项目的研发,我们虽然不会直接付钱,但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相应技术,也可以回馈给所有参与方。
因此,现场几乎立刻恢复了寂静。
非要说的话,那就是常浩南哪怕在台上都能听到一阵整齐的吸气声。
要知道,这年头华夏搞航发的公司,基本上就没有不亏损的,区别只在于亏得多少而已。
而在已经过去的1997年上半年,唯一一个实现扭亏为盈的独苗,也就是手里拿着涡喷14的410厂/606所。
毕竟半年超过150台发动机的出货量,而且将近三分之二都是卖给国外换的外汇,对于其它同行,乃至对于整个华夏航空发动机产业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大事情。
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它们证明了航发产业完全有能力脱离飞机产业而独立存在。
这可是多少人孜孜不倦追求了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事情。
而之所以能做到这一切,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搞出来了一个放在国际市场上都非常有竞争力的新型号。
航空发动机,终究是技术密集型产业。
产品不行,一切白搭。
菜,就多练.jpg
而现在有人表示,有一个机会可以手把手地帮他们提高航发技术,而代价只不过是要出一些人来帮着一起做项目。
竟然还有这种好事?
谁手里没点搞到一半受挫的半成品项目啊?
真能搞出来的话,就算拿来出口差点意思,内销总归还是没问题的。
至少能把火烧眉毛的工资问题给解决了。
于是,本来还需要摊派人数的任务,在常浩南刚刚那两句话说完之后,瞬间就变成了需要抢名额的机会。
会场里面的众人虽然受制于体面还是保持了一定的矜持,但很显然,大家思考的事情已经从“要不要派人参与”变成了“派多少人参与”以及“派什么人参与”。
报告做到这一步,也就到了进入尾声的时候了。
毕竟常浩南大费周章地把小二百号人凑到一起开这么个大会,初衷其实就是给涡扇10项目研发的正式启动做一波动员。
现在看来,动员效果远超预期。
因此,在一段简明扼要的总结之后,他就迅速结束了自己的报告。
这一次的掌声,比他上台的时候,还要热烈。
如果说之前的鼓掌更多出自礼节和尊敬,那么现在,其中包含的情绪则更多是兴奋和感激。
开玩笑,救命呢。
回到座位上之后,旁边的刘振响很快凑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