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皓道:“或许他已经战死沙场了。”
承范大人语气坚定地断言:“我深信,他并没有死,因为自始至终,他都未曾涉足战场。岂能死于沙场之上?我敢大胆推测,他必定投身于士兵的训练之中,以期能够东山再起。此外,长襄公主此刻仍在守陵,为先帝尽忠;而万言驸马也有可能与她汇合,共同携手。他们夫妻联手,再加上他们在朝中的支持者,极有可能将玄呈皇上的朝廷一举推翻。”
太皓问道:“这些事,皇上知道吗?”
承范大人轻声道:“皇上自然知晓,毕竟有延方先生,以及正杞和亮羽两位宰相在。自从我重返千风城,因曾力荐玄宝为帝,故未受皇上宠信,仅赐予微职,任光禄寺寺丞。然因一时疏忽,令皇上御膳中误入某种药材,导致后宫妃嫔病倒过半,光禄寺官员无论大小皆受牵连,我便被贬谪至此。”他的语气之中充满了无奈。
太皓长叹一声,说道:“就因此事,被贬到了岭南,这对承范大人的惩罚太过严厉了。”
承范大人恭敬地回应道:“太皓大人,此番惩罚实属微薄之责,今后尚望大人在此多加关照。”
太皓淡淡一笑,道:“承范大人不必客气,在官场上我倒是有很多事要向承范大人请教!”
在随后的时光里,宜川城一直宁静祥和,府衙的政务并不繁忙。太皓也不再向朝廷上书,他已逐渐陶醉于这种平静的日子中。
日月如流,又过了三年。玄呈皇帝终于想起了身在宜川城的太皓,他亲自颁下一道圣旨,派遣中使传送到了宜川城。圣旨中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皇上即将迎来六十岁寿辰盛典,普天同庆。作为抗倭功臣的太皓,将受邀参加典礼,为皇上献上最真挚的祝福和敬意。因此,请太皓回都城,与天下百姓一同共庆盛举。
这道圣旨如同春风吹拂,温暖了太皓的心房。他感受到了皇恩浩荡,也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于是,他收拾行囊,踏上了回京之路。
在离开宜川城的那一天,承范大人和止纶亲自为太皓送行。虽然心中对太皓的离去感到无比留恋,但他们也真诚地向他表达了祝贺之意。毕竟,在宜川城度过了将近八年的时光,太皓虽然没有在这座城池取得什么显赫的成就,却一直守护着这座城池的和平与安宁。
当太皓踏上回都城之路时,沿途的百姓们得知了他的离去,纷纷前来送行。尽管太皓自认为只是前往都城为皇上庆祝寿辰,但那些被流放到宜川城的官员却不这样看。他们深知太皓这是重新受到了朝廷的重用。
丘望前辈还亲自前来,为太皓赋诗一首,名为《送太皓至都城》,诗曰:
太皓影逝长空尽,至都城别泪难禁。
千里遥波寄心语,却难再觅旧时音。
月照孤舟君独影,思绪纷飞落笔心。
挂念故友遥相祝,归鸿带去吾深情。
()
太皓独自骑着骏马,离开宜川城,昼夜不停地赶路。行至一座高山之时,突然天降大雨。他急忙骑着马躲进一个山洞内,此时山洞之外雷雨交加,山洞之内甚是黑暗。雷电击打之时,电光一闪而过照亮了山洞里的石壁。太皓起初并未发现,但几道闪电之后,他看清了石壁上有图案。他急忙从马身上的包裹里取出了火折子,点燃之后,发现这山洞石壁之上刻画着一个个武功招式,像是武功秘籍。
太皓借着火折子的光照,走到山洞最深处。他发现地上散落着一些未点燃的火把,急忙点燃一根火把。火光瞬间照亮了整个山洞,太皓看清了石壁上的所有内容。他惊讶地发现,这些雕刻的图案都是一个武者在耍弄一根长棍的招式。这种表现手法,让太皓想起了《雪猫扑影》《闲猫听海》和《依猫画虎》秘籍上的图案。
再仔细看上面的文字,太皓瞬间惊讶无比。因为他清清楚楚地看到石壁上最左边的四个字“牵猫卧沙”。他不禁惊呼道:“这难道是三师叔利和的《牵猫卧沙》秘籍?”
太皓心中充满了疑惑,对于三师叔为何会将《牵猫卧沙》的秘籍雕刻于此,他感到十分不解。毕竟,此处应该离三师叔的隐居之处并不远。他决定等雨停后,一定要再次路过斗篷山,去看望一下三师叔。一晃将近八年未见,也不知道三师叔现在过得如何。顺便问下他为何要将《牵猫卧沙》的秘籍雕刻于此,其中究竟有何隐情。
此时,天色渐黑,太皓正坐在山洞之中,看着手中的火把,想着自己的心事。忽然间,他似有所悟,起身站在洞口向外望去,只见天空中依然乌云翻滚,电闪雷鸣。这时,他猛然醒悟过来,难道三师叔遇到了危险?三师叔应该是害怕《牵猫卧沙》秘籍失传,才把它雕刻在这里的。太皓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担忧之感。他决定尽快赶往斗篷山探望三师叔,以平息自己内心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