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封地收回来,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反正大明还有不少种田的人,大不了再找一批佃户过来。
不过,皇室的炭业,我还真没想好,要让谁接手呢?”
“毕竟经商是一门低贱的生意,我收下实在是没有这样的人可用。
“不知道黄先生有没有什么建议?”
黄子澄板着的脸上,这才有了一抹笑意,大声回答:
“正好我身边就有一、二位懂经商之道,若太孙有需要,来日可以让他们来拜访。
朱允炆点头,心知黄子澄所图谋的,就是所谓的皇家炭业。
不过他也不在意,反正他也不差钱,再说了,黄先生也帮了他不少忙,给了他很大的帮助。
所以,有点私心也正常,朱允炆也就没责怪黄子澄。
两人商量了一下,总而言之,就是将北平朱棣的布局,全部打破。
把所有的煤矿没收,把所有的铁矿都充公,所有的封地都收归国有,把朱棣的基业给毁了。这样一来,两人就不相信朱棣还能玩出什么样来,一旦朱棣有了谋反的证据,他们一定会毫不留情地将朱棣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日子一天一天的流逝,朱允炆也在按照黄子澄的计划,不停地铲除朱棣的羽翼。
转眼间就是入冬,十一月的寒风吹的人瑟瑟发抖,明显感受到,今年的冬天,比去年的更加寒冷。
不过那都是别人,朱允炆现在的日子过得很滋润,朱棣的所有财产都被他收入囊中,而朱棣的妻子和儿子也终于启程返回京城。
一切都很顺利,朱允炆甚至觉得,朱棣已经死定了。
只可惜,这美好的一切,都因为一个人的入京,而开始发生改变
应天府,皇宫城午门,登闻鼓处。
“咚咚咚!!“
朱元璋自设立以来,一共只被敲响过三次。
每一声鼓声响起,都代表着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也代表着会有人因此而死。
当有人听到登闻鼓声的时候,正在值班的官员都是大惊失色,连忙跑过来,想要看看是谁这么大的胆子,竟然敢来京城里告御状!
洪武大帝,为防止百姓受欺负,贪官污吏,为此特意在午门外设置了此登闻鼓。
而且,每天都会有一名御史在这里站岗,如果有谁敢偷懒,不但丢了官职,甚至连自己的脑袋都会掉下来。
所以,当值的御史们,只要一听到这鼓声,就会立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不敢掉以轻心。
今日值班的,正是山东府尹,王度。
王度走到午门时,只见一名身穿蓑衣的中年人,正拼命地挥舞着手中的鼓锤,不停地敲打着登闻鼓。
越来越多的人围了过来,就连午门的守卫,见到这一幕确实不敢上前。
一旦登闻鼓响起,那就代表着,他们的所作所为,必然会传到皇上的耳中,若是让皇帝知道,他们胆敢阻拦有人告御状,只怕第一个死的,就是他们这些人。
但是王度又不能视而不见,否则的话,明天他的脑袋就会被挂在东城门,被朱元璋当作典型,杀鸡儆猴。
朱元璋从来都是广开言路,特别关注底层民间的呼声。
现在这人,摆明就是一个农民。
王度不敢怠慢,快步向前,推开挡路的民众,来到这人面前,询百置道:“阁下是谁,为什么要敲这登闻鼓,又有什么冤屈,速速报来?”
“小人名叫李老三,来自北平,特来此,奏请当朝翰林黄先生黄子澄黄大人!”若是朱棣在这里,一定会认得出来,这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救命恩人李老三。
(本章完)